走入蒙福的家庭營造

作者:文◎周巽正 來源:期刊 - 2018靈糧季刊第四季 - 2018-10-22出版 類別:生活園地

刊登日期/ 2018.10.02

家庭是神賜福的基本單位,從一個家庭到整個家族,一個世代到歷世歷代,神都要大大的祝福!每個家庭各有不同的習慣、日常時間表、氛圍和互動模式,就像每個人也都有不一樣的恩賜、性格和氣質一樣。有些不同是神創造時與生俱來的,還有一些是透過日復一日的培養鍛鍊出來的。我認為每個家庭也像個人一樣,有神獨一無二的命定!個人生命成長有神一步步的帶領,同樣的,每個家庭也在神的帶領下成為世代的祝福。

我和太太結婚十三年,過去十年中,很蒙福地陸續迎接了三個孩子!像所有的爸媽一樣,我們是從尿布、奶瓶、日夜顛倒、兵荒馬亂的生活中,一點一滴摸索出為人父母的樣子。漸漸地,孩子大了一些,與孩子的互動中也有些心得,在此回顧一下我們家親子關係經營的重點,供弟兄姊妹參考:

 

第一:「在一起」

現在家庭每個人都忙,全家人上下班或上下課的時間表很難一致。如果實際計算每天全員到齊的時間,可能不到幾個小時。我們家的做法是在我們好不容易「在一起」的有限時間裡,刻意營造一些精心時刻。例如孩子有功課上的問題需要協助解決時,大人心裡很容易把它看作例行公事,或只是一個需要盡快完成的任務;但是我會刻意把它想成是與孩子合作解決問題,以及示範自己面對困難時的態度的機會!又例如孩子很喜歡找我複習英文,我會刻意透過對話了解孩子的想法,分享自己以前讀英文遇到挫折時的心情與背單字的小技巧,陪伴孩子一起重複練習,讓他知道雖然面對困難不容易,但是爸爸在!我們會跟孩子「在一起」,不是等著驗收孩子的成果;父母不是「等著你走過來」,而是「來!我們一起走過去。」

任何日常中的場景,都可以刻意加上這個「在一起」的元素,我發現孩子通常都會很滿足。除此之外,我們也會跟孩子分享在服事和工作上遇到的事情,包括困難和擔心,用他們能懂的方式說給他們聽。我們發現,其實根本不用擔心孩子不懂,因為孩子很單純,往往都比大人還懂得傾聽,甚至還能安慰勸勉!這麼做是給了孩子也能夠跟我們「在一起」的機會。當孩子發現自己能參與,甚至對爸媽的需要有所貢獻時,那是無比的滿足與成就感!

 

第二:幽默感

我相信多數的父母都會同意,他們希望培養出富創造力、高受挫力與善於解決問題的孩子。但是到底怎麼樣才能辦到?父母對孩子難免有很多期待,包括生活常規、學習態度,甚至屬靈成長到未來規劃。期待越多,越容易讓互動只聚焦在各種規則上:應該或不應該?可以或不可以?適合或不適合?這樣的互動容易讓孩子追求「合格」與符合「標準答案」。當孩子的表現不符合期待時,父母是什麼想法?覺得很受挫?覺得自己很糟糕,不是稱職的爸媽?憂慮孩子的發展與未來?甚至有些父母認為,孩子總是逼得自己理智斷線!我常覺得父母都太嚴肅了,他們最需要的其實是多一點幽默感,不要被自己的「理智線」侷限了!

我們家很多棘手的情況都是在哈哈大笑聲中解決的!例如老么目前玩遊戲還不能完全遵守規則,卻很計較輸贏,最後常失去理智大哭,或者為了增加贏面要求大家按他的規則走。面對這種狀況,爸媽一不小心就陷入義正辭嚴的「講道理」。此時常聽到的勸戒不外乎:「輸了有什麼關係?」「本來就是有輸有贏嘛!」「不守規則以後別人都不想跟你玩了!」但有一次我太太換了一個方法。她對著四歲的孩子用好玩的語氣說:「如果輸了,你會爆炸嗎?」孩子停止哭,她繼續問:「如果輸了,你會變成黑色的嗎?」孩子破涕為笑!接著她跟孩子一起造了很多許多「如果輸了,你會……嗎?」的照樣造句。後來孩子也同意,輸了其實沒有什麼大不了。又例如小孩吵架打架,父母難免一本正經地希望他們立刻道歉和好,但是小孩情緒常常難以轉換,關於這一點,我們的孩子自己發明了一支「對不起舞」。在衝突盛怒中,會有人牽起另一個人的手,跳起這支舞,一邊跳、一邊說對不起,這種無厘頭的方式,讓他們很快開懷大笑著原諒對方。

每一件事都可以用無數個觀點和角度去觀察和詮釋,爸媽要先有拋開標準答案的勇氣,才有可能放鬆心情,用幽默的態度面對難題,發掘孩子更多的亮點,給孩子更多的空間去嘗試錯誤。當孩子有空間冒險,對於困境自然能夠展現出積極態度與行動力,從而發現改變的契機。

(作者為台北靈糧堂主任牧師治理小組成員、國度事奉處處長、宣教植堂處副處長;國度領袖學院生命培訓學院院長)

相關文章

2025.04.22
《週報選文》重修城牆—生命修復之旅
我在2010年蒙召進入靈糧神學院就讀道學碩士,並在2014年畢業。到了2020年底的跨年禱告會,領受了「重修城牆」的異象。2021年就在妻子的鼓勵下,報考了靈神牧靈諮商科,錄取當下最感恩的就是能夠重回靈神這個溫暖的大家庭,同時展開一段重建與修復生命的旅程。 回到起初的愛–從「和解」到「和好」 雖然父親已在2007年回天家,但我一直對父親早年為朋友作保的事耿耿於懷。進入牧靈諮商科就讀後,...
2025.04.08
《週報選文》與神同心,與人同行:牧靈的內外兼修之旅
畢業在即,回顧在牧靈諮商三年半的時間,從一個輔導諮商的小白,成長到現在有能力做一對一諮商,以及夫婦協談,是我就讀牧靈諮商的最大收穫。在這裡我得到內外兼修的訓練,不僅僅是學到諮商輔導的技術,在心性上也得到轉化與蜕變。  牧羊人的外功與內功 超過三十年的信仰生活讓自己在各種課程、特會及醫治下,生命有得到很多的突破與成長。但是在我身上有用的方法不一定對他人也起相同的作用,因此在關顧輔導他人上我遇到瓶頸,...
2025.03.27
曾是隨時會死的病患,如今找到天上的家
「這個孩子,應該養不活啊!」 這是記憶裡,爸爸對我說過的、讓我印象最深刻的評價。身為家中第五個孩子,我的出生,只為父母帶來負擔,尤其十歲那年,我們家破產了,錯誤的自我認知和過度的生活壓力,漸漸地,我真的成了好像隨時會死的人:慣性中耳炎、長期眩暈症、內耳因高燒受損,更曾十天內車禍三次,導致尾椎肌腱炎纏身多年。 因此,在遇見上帝之前,我是靠著意志力「選擇」活下來的:我努力活得更好,努力不懷疑自己,同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