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教會全職,意外找回對文字的熱情!

文、照片提供/莊依軒

刊登日期/ 2024.03.21

 「依軒,妳喜歡甚麼?」「我喜歡寫文章!」記得小時候,我很喜歡寫作,每次學校老師提到要文章創作,我的眼睛都會閃閃發亮、迫不及待地提筆開寫。直到高中時,我發現身邊的同學就算對寫作沒有興趣,卻一個個寫得都比我還要好,漸漸地,我失去對寫作的熱情,甚至打從心底認定文字是沒有用的東西。

2023年初,即將要從世新大學新聞系畢業的我,在尋找工讀的機會中,抱持著暫且一試的心態,踏入台北靈糧堂創意藝術媒體處企劃部文字組工作,卻意外在上帝引領下、找回起初對文字的熱情。

2019年,我從南投縣埔里鎮暨南大學附屬高級中學畢業,繁星推薦上台北市世新大學新聞系讀書,離開居住18年的家鄉,展開異地生活。大學四年的期間,我穩定參與在台北靈糧堂聯合崇拜的聚會中,更在大學三年級時,回應上帝的呼召,成為大專GO小組的小組長,並服事大學生到如今。

一年前,即將畢業的我,開始將履歷投遍內湖各大電視台,尋找工讀機會。當時,我心中想著,「先待在一間適合我的公司工讀半年,畢業後轉成正職,過著『還可以』的生活就好。」

我列出簡單三點尋找工作的條件:1.符合本科系專業。2.月薪能夠應付台北生活。3.六日要休假。在幾間電視台邀約面試的期間,好奇心驅使下,我點開教會徵才網頁,看見創意藝術媒體部正在應徵文字的全職同工。

因為家中不是信仰基督教,所以我沒有想過到教會工作,加上那時還有四門系上的必修課,工讀時間有限,因此我很猶豫是否要詢問工讀機會,後來在朋友的鼓勵下寄出履歷,過沒有多久,台北靈糧堂創意藝術媒體處的企劃部主任賴若函、我的現任直屬主管,就打電話邀請我去面試。

當時,我已經將手頭上的電視台名單,都面試過一遍,也有收到幾間錄取工讀的通知,但篩選下來,沒有哪一個職缺滿足我的三點條件。

感謝神的恩典!在創意處經過面談後,順利進入到第二關筆試,最後我錄取文字專員的職缺,這項工作不僅滿足我的三種條件,並且我可以先以半職方式工作,畢業後再轉為全職。

勤跑現場,再次復燃對文字的熱情

2023年3月1日,我正式進到創意處,展開台北靈糧堂小記者生活。我跟著主管勤跑婚姻、工作、醫治、短宣見證等採訪,及各類活動報導,例如:全教會聖誕節、跨年禱告會、山莊整建,也同步規劃靈糧全球使徒性網絡主席周神助牧師的新書,除了定期訪問周爸爸,也側訪其身旁親友、多位跨教會牧者領袖。

面對諸多的採訪需求,我不是單打獨鬥,每個月會固定實體聚集一次的台北靈糧堂的文字義工團隊,就是我們的夥伴。去年11月底發行的《靈糧誌》,即是我們和十多位文字義工們輪流採訪、撰稿,合力為台北靈糧堂寫下新的屬靈產業。

回首過去一年在創意處工作的時間,我看文字的眼光不斷的被上帝翻轉和更新。剛開始工作,我抱持著,「就算對文字沒有熱情也無所謂,能夠持續精練我的專業就是一件好事。」的心態,不過沒有想到,我可以從學習中重燃對文字的熱情。

感謝神讓我遇到好主管,不吝嗇的教導和包容,成為引爆我對文字熱忱的重要他人。到職前半年,她約我固定約每週一下午在會議室開寫作力的讀書會:討論書中章節的重點,並檢討、修正我寫出來的見證文章。我很感激這樣的練習,讓我繼續在專業上成長,而當我更加熟練文章的編排,也更明白文字工作者的重要性,我似乎開始喜歡上「寫字」這件事情。

我思考,作為台北靈糧堂的文字全職同工,這份工作,呈現了弟兄姊妹的生命經歷,教會大型活動幕前幕後的紀錄,透過文字傳遞出有溫度又感人的故事,最終得以讓更多人看見上帝的作為。打破過往對文字的無感,是因著我深深的知道,我是為著上帝而寫!

兩位受訪者,刺激我擁有更寬廣的眼光

在數十次的採訪中,有兩位讓我印象非常深刻,第一個是去年10月底,從日本來台,舉辦七場薩克斯風音樂佈道會、82歲的JTJ宣教神學院的創校校長岸義紘。採訪當天,他穿著一襲黑色正式西裝,走進創意處預備受訪,當我們都還沒有坐定位,他從門口就不停地向我鞠躬,表示謝意。

訪談中,他多次表達,因為日本教會的律法主義太重,約有250萬的基督徒離開教會,而目前日本教會的牧者七成以上都是65歲以上的老人家,沒有年輕人願意進到教會。岸義紘直言,「台灣的教會有不同年齡層、不同語言區,也充滿熱情,這才是教會該有的樣子。」他迫切的渴望,日本教會能進入新皮袋,擁有創新的思維,活化信仰的傳遞。

現在,即使擁有30多年的薩克斯風佈道經驗,岸義紘依然每天勤奮練習,為的是讓日本人,看見教會也有高水準的音樂會,吸引人進到教會。

當我事後整理他的訪問內容,原本對日本沒有負擔的我,慢慢的被點燃想為日本教會禱告的想法,不僅如此,我還能夠貢獻我的文字專業,將岸義紘的期盼和看見,寫成文章:「自日本出發的音樂宣教使命,踏上台灣展開『圓夢之旅』」,繼續感動更多願意為日本禱告的弟兄姊妹。

第二個印象深刻的,是去年年底為台北靈糧堂致福益人學苑成果展寫的活動報導。學苑以退休族群為目標族群,當天共有超過二十個各種語言、才藝、專業系列學習活動的班級參展,分為上下半場的靜動態成果發表,吸引400多位嘉賓來到宣教大樓共襄盛舉。

那天,我隨機訪問參與者,認識到不少非基督徒,藉由朋友邀請來看成果發表,而踏進教會,Peter Yu正是如此。他告訴我,「這裡的人跟外面的人比起來,生活態度都很積極,下次我還會想來參加。」我很震撼!我以為這只是一場成果發表會,沒想到卻能增加非基督徒對教會的好感度,也吸引他們報名參加學苑的系列活動,間接認識上帝。

活動採訪完後,我的想法是,如果我那位已經退休、還沒有信主的爸爸,能夠在他們當中,一起豐富樂齡生活,被福音得著多好。我相信,有很多家人還沒有信主的朋友,也會有跟我同樣的期待,因此,我帶著期盼未信主的退休族群,被上帝找回的渴望寫下這篇活動報導:益人學苑成果展,四百多人體驗豐富人生

感謝神,在我意想不到的時刻,祂帶著我找回我曾經喜歡、卻被丟掉的夢想。現在,我願意說:文字,是很有價值的事情。它帶我去到很多不同的地方,開拓視野、和不同的人互動聊天,透過它,我能夠用故事感動和影響不同世代的人。

創意處現在正在尋找工作夥伴中,我特別想鼓勵,如果你的專業符合我們的需求,剛好這份專業又是你曾經夢想過,卻失去熱情的夢想,歡迎你投遞履歷,讓神喚回起初你對夢想的熱情。

 

創意處徵:處長助理/企劃/社群行銷/設計(網頁請點)

 

 

相關文章

2025.02.19
音樂與見證的交織,生命改變的旅程
2024年11月3日,台北靈糧堂新酒小組長Molly(蔡孟彤),為了傳福音,號召26位同工籌備音樂見證會,當天有近百人參與,其中有25位新朋友是首次踏進教會。這場以音樂創作發表,結合見證分享的活動,讓許多福音朋友及基督徒被神的愛觸摸。 「有天,神很深地感動我,『如果妳可以呼召小組員,把他們生命中被轉化、被醫治、恩典的故事一起說出來,結合詩歌辦一個音樂會呢?』」在2023年底,Molly領受要邀請小...
2025.02.18
《倍速推進的大能——禁食》書摘:給我一個禁食的好理由(不如給六個?)
禁食還有許多其他目的。我之所以選擇這六點,是因為它們將帶領我們學習聖經中的一些例子,這些例子多年來為我的禁食帶來 了目的。所以請拿出你的聖經,準備好刻意來尋求禁食吧。為了幫助您發現禁食的目的,我在此提出幾個有助於更深探究的問題:
2025.02.18
【台灣拿細耳人集訓見證】以神為中心,領受拿細耳人的呼召!part2
看拿細耳集訓見證part1 台東靈糧堂 社青/亭亭 「過往,我覺得有刺青看起來很酷,但根源其實是自卑感和錯誤的身份認同。」第一天聚會,李協聰牧師領受要為身上有刺青的人禱告,當下我很驚訝,卻也感受到天父要更深的醫治我,因為刺青帶來的羞愧。我參與在教會的兒童、青少年事工,曾有家長看見我的刺青,向牧者表達擔憂,覺得我會帶給兒童負面影響。也因此雖然我服事下一代,卻常會在意別人的眼光,然而,在聚會中的禱告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