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起就不孤單,從「跨文化宣教大會」反思宣教下一步

撰文、照片提供/IMission1團隊合作編輯

刊登日期/ 2024.03.26

今年2月,由Radius Asia主辦的「TOGETHER跨文化宣教大會」,吸引共260多位、來自82間不同的教會和機構參與。其中台北靈糧堂除了由宣植處IMission1團隊出席,台北靈糧堂主任牧師周巽正也受邀與台北基督之家、台中思恩堂一起分享「如何參與在跨文化宣教」。

一如大會主題,本次跨文化宣教大會,希望在困難重重的宣教路上,眾教會、眾差會、眾宣教機構可以”TOGETHER”一起走,研習議題包括對宣教的定義、以教會為本的宣教、訓練篩選宣教工人、分析教會年輕人無法宣教的原因等面向。過往宣教大會,多是對宣教有負擔的弟兄姊妹自行報名參加,但這次參與的教會牧者同工比例增加,可以看見越來越多教會看重跨文化宣教。

TOGETHER跨文化宣教大會」寶貴的,是不論講台或是工作坊,都可以聽見教會、機構用不同的方式參與在跨文化宣教,看見多元豐富的基督肢體,走在一起做跨文化宣教的可能性。

周巽正與台北靈糧堂宣植處團隊,在第二天上午以座談形式,和台北基督之家、台中思恩堂分享「跨文化宣教的參與」,談如何面對過程中的各種難題,並在血淚史中學習並繼續前進。不同教會在差派宣教士的做法各自不同,但教會需共同擔起跨文化宣教的責任。

周巽正分享了過去20年,台北靈糧堂的教會宣教歷程,也把教會在宣教工作不足的部份,誠實透明展現在大家面前,包括教會對於跨文化宣教士所需要的培訓跟檢驗,其實沒有專業能力提供和評估,所以重新思考與其他機構的連結。例如:從去年開始跟Radius Asua合作,送潛在跨文化宣教士去培訓九個月,此培訓計畫今年持續推動中。

台北靈糧堂宣植處主任李曉恩在教會負責宣教動員,這三天聽完大會信息後,和IMission1團隊一起討論,如何幫助教會持續做跨文化宣教。「我們看見現有的困難與瓶頸,卻也為著過去前人所打下的基礎感恩,並對未來感到有盼望。」她最感動的一句話,是當一位姊妹看見教會所面對的困難時,並非批評教會,而是問:「那我們可以怎麼幫助教會一起走?」而她心中想的也正是,「雖然跨文化宣教困難重重,但我們可以一起走!

IMission1團隊最年輕成員廖亦恩,年僅20歲,印象最深的一堂信息,是第三天早上是「舊鞋救命」的創辦人楊右任分享到「教會年輕人走不出去的原因」。

年輕世代需要起來回應宣教呼召

楊右任的調查結果中,有幾個數據讓廖亦恩印象深刻,包括「37%的年輕人覺得自己不夠資格當宣教士、41%的年輕人捨不得放下學業跟工作、53%的年輕人覺得自己沒有被呼召當宣教士」,他認為,這三項數據,顯示出年輕人對於自我價值、自我成就、上帝的造物沒有充分的了解,而且「不了解的還不是少數,讓我既難過又不甘心,因為上帝從來不是呼召『超人』,如果人靠自己真有這麼厲害,那怎麼會需要神呢?上帝是呼召『願意回應祂的人』」,廖亦恩相信,把福音的好消息告訴別人,是神兒女該做的事,「就像你會把好東西跟家人分享一般,所以我們這個世代重新從聖經來認識上帝,是多麼重要的事啊!一個人的核心價值、該如何生活、如何與人談話,神都已經告訴我們了。」

IMission1平台的發起人的Rick則回應,「這幾年我們開始在教會定調,雖然不全然明白跨文化宣教和神國度的宣教藍圖,但是,團隊願意學習並跟隨教會異象,為弟兄姐妹帶來宣教領域的各層面資訊,建立合適的宣教生態圈,動員鼓勵每一位教會裡的信徒,在宣教生態圈中找到回應大使命的一個積極位置,為主火熱。」

2018年,Rick正在緬甸,走到6個月的生培二年級實習宣教士尾聲,思考除了自己隻身衝向宣教前線之外,如何在整個宣教戰略藍圖中,為教會集結更多力量,一起回應神,於是開始透過IMission1平台,轉型為宣教媒體、舉辦宣教咖啡講座、編寫短宣訓練手冊,今年團隊也開始有20歲的年輕人加入……,宣教的旅程,超越想像。

去年第一次的跨文化宣教大會在台中起跑,今年來到台北,規模較大的教會包括台北靈糧堂、台北復興堂的主任牧師和團隊也都出席,熱切期待接下來教會一波一波的更新,一批一批的集結,成為聖靈手中的工作,持續見證耶穌的話語,踏向前往地極的道路上。

相關文章

2025.02.19
音樂與見證的交織,生命改變的旅程
2024年11月3日,台北靈糧堂新酒小組長Molly(蔡孟彤),為了傳福音,號召26位同工籌備音樂見證會,當天有近百人參與,其中有25位新朋友是首次踏進教會。這場以音樂創作發表,結合見證分享的活動,讓許多福音朋友及基督徒被神的愛觸摸。 「有天,神很深地感動我,『如果妳可以呼召小組員,把他們生命中被轉化、被醫治、恩典的故事一起說出來,結合詩歌辦一個音樂會呢?』」在2023年底,Molly領受要邀請小...
2025.02.18
《倍速推進的大能——禁食》書摘:給我一個禁食的好理由(不如給六個?)
禁食還有許多其他目的。我之所以選擇這六點,是因為它們將帶領我們學習聖經中的一些例子,這些例子多年來為我的禁食帶來 了目的。所以請拿出你的聖經,準備好刻意來尋求禁食吧。為了幫助您發現禁食的目的,我在此提出幾個有助於更深探究的問題:
2025.02.18
【台灣拿細耳人集訓見證】以神為中心,領受拿細耳人的呼召!part2
看拿細耳集訓見證part1 台東靈糧堂 社青/亭亭 「過往,我覺得有刺青看起來很酷,但根源其實是自卑感和錯誤的身份認同。」第一天聚會,李協聰牧師領受要為身上有刺青的人禱告,當下我很驚訝,卻也感受到天父要更深的醫治我,因為刺青帶來的羞愧。我參與在教會的兒童、青少年事工,曾有家長看見我的刺青,向牧者表達擔憂,覺得我會帶給兒童負面影響。也因此雖然我服事下一代,卻常會在意別人的眼光,然而,在聚會中的禱告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