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靈糧季刊第三季no-25】神家中最有價值的寶貝器皿

文/許貴華

刊登日期/ 2013.09.27

教會裡,有一群或年長或年輕的志工、社工們,正默默預備自己,行各樣的善工,他們都是神家裡面最有價值的寶貝器皿!

有一回,乾媽來看我,她小心翼翼地從手提袋裡拿出一包用報紙包裹的東西給我,我好奇地打開來看。「咦!」一個看起來還蠻舊,刻有花紋的陶瓷碗(應該是吃飯用的)──「乾媽幹嘛給我這個舊碗,是她淘汰不要了嗎?」心中一面納悶,一面將碗把玩在手中(其實是在檢查它有沒有裂痕)。「小心!小心!」乾媽聲音有點緊張,怕我會打破它似的。
「妳不要小看這個碗,這可是寶貝,它是漢朝出土,是我一直珍藏的。」乾媽是很有品味的婦人,書法、國畫、收集古董都是她的興趣。她說這碗是古董,價值不菲。這回輪到我不敢大意,趕緊將它包好、收好。一個看起來不起眼的碗,差點被我隨意棄置,豈料它竟是如此的貴重,因為它來自年代久遠的漢代。

看似不起眼、卻是主人的寶貝
前不久和分享之家志工餐敘,會中有一志工告訴我,每當她穿起橘紅色的志工背心時,心裏總會浮起一份尊榮感。她告訴自己在為神工作,是代表神的,因此她很認真、很慎重地接待來到教會的每一個人。另一位說,在社會上她不會被人注意到,但在教會裏當志工,她卻被很多人看到,感到被尊重;更有一位分享說,她曾因人際關係的傷害而自我貶抑,竟也因為在志工的服事過程中與人接觸,恢復對自我的肯定。和志工們的一席談話,讓我又想起那一個古董碗,雖然不起眼,卻因為它的價值而被主人寶貝地收藏著。

尊榮的母親
剛過的母親節,大安婦女中心上演了一場親子餐廳秀。由開平餐飲學校十六名高中學生率領一群婦女中心的單親兒童,合力預備了西式的餐點,並將會場佈置了鋪著乾淨白布的西式餐桌、擺盤、氣球、蠟燭等;彷彿置身在大飯店的餐廳裡。那天中午,所有母親坐在餐桌旁,一面享用她們孩子親手做的餐點,一面觀賞著孩子們表演的上菜秀、大合唱,這些母親們被高規格地款待著。節目終場,免不了要有人起來說些感謝的話,但這次說話的是母親。
兩位單親母親上台,眼光泛淚,一位說這是她十幾年來過得最有意義的一次母親節;另一位說,她的孩子第一次來烘焙班,回去後總抱怨飲料好酸、東西難吃,但之後每到週六,總迫不及待的要趕來中心,最後有一次,孩子很慎重地對她說,以後他要讀餐飲學校。母親下台後,換這些高中生上台輪流說話;其中好幾位提到自己家庭背景和這些孩童是一樣的,所以他們想來這裡對孩子們獻上一點心力。原來,從這學期開始,這些大孩子們每週六來中心,用他們的餐飲技術陪伴這些比他們年紀小一點的孩子。原本,週末是大孩子們和同儕混在一起的時間,而他們卻留在婦女中心。
餐會過程中,一位高我一個半的頭、長得白皙的大男孩來到我座位旁,很有禮貌地問我可不可以坐我旁邊和我聊聊。男孩說:「我要找陌生人講話,好訓練我的膽量。」「你是在為你以後預備當餐廳經理訓練自己嗎?」我微笑著,用開玩笑的口吻詢問他,「不是!」男孩很肯定地回答:「我要接觸人群,我想要當社工。」「哦!」這孩子引起我的興趣:「你不是讀餐飲的嗎?怎麼會有這種轉變?」男孩很靦腆回應:「我想要像這裡的社工姐姐一樣!」男孩沒有多做解釋,但我為之動容。
之後,每當週末我行經捷運站,看到一群群正在集結要出遊的學生,就會想到正在大安陪伴兒童的這群大孩子們和那一位高大、靦腆的男孩。我想,他們不僅成功地影響了要和他們一樣讀餐飲的兒童,也找到了他們某部份生命的意義和價值。大戶人家裡有許多器皿,不管外表、材質如何,只要自潔,脫離卑賤的事,必成為主人貴重的器皿。教會裡,有一群或年長或年輕的志工、社工們,正默默預備自己,行各樣的善工,他們都是神家裡面最有價值的寶貝器皿!

(作者為台北靈糧堂關懷中心主任)

相關文章

2025.02.19
音樂與見證的交織,生命改變的旅程
2024年11月3日,台北靈糧堂新酒小組長Molly(蔡孟彤),為了傳福音,號召26位同工籌備音樂見證會,當天有近百人參與,其中有25位新朋友是首次踏進教會。這場以音樂創作發表,結合見證分享的活動,讓許多福音朋友及基督徒被神的愛觸摸。 「有天,神很深地感動我,『如果妳可以呼召小組員,把他們生命中被轉化、被醫治、恩典的故事一起說出來,結合詩歌辦一個音樂會呢?』」在2023年底,Molly領受要邀請小...
2025.02.18
《倍速推進的大能——禁食》書摘:給我一個禁食的好理由(不如給六個?)
禁食還有許多其他目的。我之所以選擇這六點,是因為它們將帶領我們學習聖經中的一些例子,這些例子多年來為我的禁食帶來 了目的。所以請拿出你的聖經,準備好刻意來尋求禁食吧。為了幫助您發現禁食的目的,我在此提出幾個有助於更深探究的問題:
2025.02.18
【台灣拿細耳人集訓見證】以神為中心,領受拿細耳人的呼召!part2
看拿細耳集訓見證part1 台東靈糧堂 社青/亭亭 「過往,我覺得有刺青看起來很酷,但根源其實是自卑感和錯誤的身份認同。」第一天聚會,李協聰牧師領受要為身上有刺青的人禱告,當下我很驚訝,卻也感受到天父要更深的醫治我,因為刺青帶來的羞愧。我參與在教會的兒童、青少年事工,曾有家長看見我的刺青,向牧者表達擔憂,覺得我會帶給兒童負面影響。也因此雖然我服事下一代,卻常會在意別人的眼光,然而,在聚會中的禱告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