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週年特刊】蛻變為安提阿型教會

文|朱張蓓蒂

刊登日期/ 1999.01.01

主後一九八八年三月,教會議決至三重開拓教會。同年七月,三重靈糧堂正式成立。這是本堂設立卅四年以來,第二次的拓植行動(第一次是於一九七三年開拓了板橋靈糧堂)。一九八九年二月宣教年會,神藉著祂的僕人宣示我們應從耶路撒冷型的教會,轉變為安提阿型的教會。同年四月,賽克牧師的復興特會更為台灣眾教會帶來深遠的影響。在信徒僅四十餘萬,教會僅有二千五百餘間的情況下,台灣教會領袖們提出:到公元二千年,台灣要有一萬間教會,二百萬信徒的異象與目標。我們祈求主,使我們也能在建造榮耀的教會上有份,並立下:到公元二千年,建立一百五十間教會的目標。這目標有待本堂及本堂所拓植的教會,大家共同努力而達成。十年來,我們已在卅九個據點設立教會,其中直接由台北靈糧堂開拓(或作其屬靈遮蓋者)有廿八間,由我們的分堂再拓植者有十一間。以地理位置而言,目前分佈在台灣各城市共廿三間,而美、加、紐、澳、新、馬、泰、法等海外華人匯集之都市計十六間(參附件一「台北靈糧堂所拓植的教會分佈圖」)。
植堂現被公認為成本效益最高的佈道方式,亦是完成大使命的最佳策略。以我們各分堂而言,其總體聚會人數的成長率已連續四年在30%以上。以一九九九年上半年主日聚會平均人數為例,海內外分堂主日聚會的成人4,191人,青少年368人,兒童1,306人,共計5,865人。
眾分堂不僅在量的方面(如:受洗及聚會人數)有令人驚喜的成長,在質的方面亦有令人激賞的表現。例如:(1)這三年來有七間教會(子輩)再去開拓了十一間分堂(孫輩)。(2)透過兩、三間海外分堂我們開始進入次文化及跨文化宣教的領域。
這一切若非出於神對世人的憐憫,絕不可能有如此之發展。面對前面的挑戰與託負,我們只有專心倚靠神,因在祂沒有難成的事!

組織運作情形
本堂拓植事工原隸屬宣教部負責,因見事工日趨繁重,於一九九一年秋另組植堂處專責此聖工。本處目前有正、副處長、傳道各壹名,行政同工貳名。本處主要之工作有五項:
一、拓植新堂:
1.拓植地點規劃與勘察。
2.同工招募與差派。
3.在宣傳、禱告、聯絡、行政、經濟等各方面之支援。
二、培訓工人:
同工訓練由本處規劃後,交由牧區代為訓練及評估。
三、關懷聯結:
1.分堂每週傳送含聚會人數及代禱事項之週報表,以掌握各堂之近況。
2.平日對各分堂牧者之關懷及分堂事工方向之關注。
3.建立地區性聯禱會並舉行年度性同工退修會。
四、行政支援:
1.每週寄母堂週報、每月寄靈糧月刊及植堂月訊,以利資訊之流通。
2.小組教材及裝備課程之供應。
3.財務會計、法律、建堂等各項行政事務之諮詢與服務。
五、聯會籌備
1.在各分堂由經濟自給自足邁向自立,乃至成立財團法人獨立的過程中予以協助。
2.草擬「靈糧聯會章程」並與各自立分堂討論溝通其相關事宜。

轉機突破更新
分堂同工與植堂事工由植堂處專責照顧與發展,固有其優點,然此宣教事工與教會內部牧養事工亦漸行漸遠。早期拓植的人才多為本堂同工,蒙神呼召離開母堂原有事奉去開拓分堂。後來偶有對拓植有負擔且認同台北靈糧堂異象的傳道加入本堂,經過一季至一年的訓練後被差派去拓植教會。然無論那一種管道,植堂人才難覓是不爭的事實。在本堂事奉的同工若對拓植教會的認識與負擔不夠,拓植的人才就很難產生。即便有人願意出去開拓教會,若缺乏會眾在禱告、關懷等各項的支援與參與,僅由植堂處少數同工協助,拓植事工實難以成功。
感謝神在一九九八年為此困境開了出路。一九九六年秋,台北靈糧堂將原按年齡層劃分的團契全面改為按地區劃分的牧區及小組。如此的改變,使同工們對地區性的福音事工有較多的認識與負擔。一九九七年秋,植堂處提議將全台灣劃分為六個區域,由本堂六個地區性牧區認領成為其宣教的工場,並進而在各個區域建立教會。當時各區牧長皆感滯礙難行。同年十二月初,周牧師率同工代表至泰京希望教會觀摩,見其在曼谷的十二牧區,不但負責在當地的牧養及福音事工,每個牧區亦負責泰國的一個區域,甚至世界一個區域的宣教拓植事工。泰京希望教會動員牧區內的全職同工、信徒領袖及會友為其宣教拓植事工費財費力,其成果亦十分豐碩。本堂區牧長親見其為神國度擺上的熱忱皆十分感動,故於一九九八年元月議決將全台灣分為六個區域,由六個地區性牧區認領(請參閱附件二「地區性牧區國內宣教責任區分佈圖」)。植堂處亦召集全省各分堂負責人至母堂共商大計,向他們說明我們在植堂策略上的修正,以取得其認同與共識。而當年度各地區性分堂同工聯禱會亦不再由植堂處主導,而改以母堂各牧區與其宣教區的靈糧分堂合辦,以收連結之效。
一九九八年五月起,周神助牧師向會眾宣示本堂「強本南進」的福音拓植策略,一方面鼓勵大家在現有的小組、牧區內深耕,二方面亦鼓勵大家能向全台福音荒涼之地前進。自此之後各地區性牧區皆開始有所行動。

展望未來遠景
一、國內
自從教會提出「強本南進」的拓植策略,各牧區便積極推動弟兄姊妹至宣教區禱告行軍與福音行動。其間產生不少禱告蒙垂聽及佈道有果效的見證,使得教會宣教的風氣明顯提昇。一九九九年本堂牧養處的西南區已在台中縣大甲、東區在雲林縣麥寮、西區在台東市設立福音據點並每週舉行主日崇拜,而其他牧區亦積極禱告並儲訓人才以備來年有所突破。分堂方面,彰化靈糧堂已在員林設立分堂,而三重、新竹、高雄等分堂亦期盼這幾年在其鄰近的城市開拓新堂。故至公元二千年底,國內分堂應可達卅間。我們雖未達成十年前所設拓植一百五十間教會的目標,但現在若能靠主努力前行,十年後美景可期。

二、海外
本堂拓植事工肇始於台灣本島及離島對福音廣傳及教會建造的迫切需要。規劃之初,海外事工並非重點。其後雖增定海外植堂原則,海外拓植亦未積極進行。然而當本堂牧區願開始承擔國內植堂之重任後,植堂處就將開拓新堂的重心全然移轉至海外,神也確實在海外為我們廣開福音大門。僅一九九八年一年內直接及間接開拓的海外分堂就有六間,成長率為86%。至公元二千年底,我們還盼望在非洲、拉丁美洲及東北亞各設立一間分堂,作為該地區的福音灘頭堡。
據統計除中國大陸外,目前分佈在世界各地的華人總計有五千八百萬之多。在一些頗受歡迎的國際大都會區,台灣、香港、大陸等地來的新移民數量不斷上升,而海外「馬其頓」呼聲亦時有所聞。因此,植堂處願按著主的引導繼續在海外植堂。其目的有三:
1.海外植堂可接觸到世界各地來的華人,使福音的觸角更廣泛。
2.本堂建造教會的異象與策略,理念與實務亦可傳達至海外華人教會間。
3.盼由同文化的福音事工逐步進入次文化及跨文化的福音事工,使海外宣教至終能具體落實在教會建造上。
當本堂牧區「強本南進」的事工稍具規模後,我們會請牧區再認領世界一個區域來宣教植堂,此稱之為「強本全進」,盼藉此能把福音帶到世界每個角落。願主按著祂的旨意成就,阿們。
(作者為台北靈糧堂植堂處副處長)

相關文章

2025.02.19
音樂與見證的交織,生命改變的旅程
2024年11月3日,台北靈糧堂新酒小組長Molly(蔡孟彤),為了傳福音,號召26位同工籌備音樂見證會,當天有近百人參與,其中有25位新朋友是首次踏進教會。這場以音樂創作發表,結合見證分享的活動,讓許多福音朋友及基督徒被神的愛觸摸。 「有天,神很深地感動我,『如果妳可以呼召小組員,把他們生命中被轉化、被醫治、恩典的故事一起說出來,結合詩歌辦一個音樂會呢?』」在2023年底,Molly領受要邀請小...
2025.02.18
《倍速推進的大能——禁食》書摘:給我一個禁食的好理由(不如給六個?)
禁食還有許多其他目的。我之所以選擇這六點,是因為它們將帶領我們學習聖經中的一些例子,這些例子多年來為我的禁食帶來 了目的。所以請拿出你的聖經,準備好刻意來尋求禁食吧。為了幫助您發現禁食的目的,我在此提出幾個有助於更深探究的問題:
2025.02.18
【台灣拿細耳人集訓見證】以神為中心,領受拿細耳人的呼召!part2
看拿細耳集訓見證part1 台東靈糧堂 社青/亭亭 「過往,我覺得有刺青看起來很酷,但根源其實是自卑感和錯誤的身份認同。」第一天聚會,李協聰牧師領受要為身上有刺青的人禱告,當下我很驚訝,卻也感受到天父要更深的醫治我,因為刺青帶來的羞愧。我參與在教會的兒童、青少年事工,曾有家長看見我的刺青,向牧者表達擔憂,覺得我會帶給兒童負面影響。也因此雖然我服事下一代,卻常會在意別人的眼光,然而,在聚會中的禱告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