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週年特刊】開拓的苦與樂
文|李暢榮
刊登日期/ 1999.01.01
主帶領我們到台灣進修的目的,就是要我們回來泰國服事。對我來說,為主而活就是為福音而活,為福音而活就是往福音荒漠去。泰國有六千多萬人口,基督徒只佔0.4﹪,多少宣教士來此作跨文化宣教,我們在此成長的人豈能不回來呢?感謝主讓我們夫婦在靈糧教牧宣教神學院受裝備,畢業後神又預備了彰化主恩靈糧堂作我們的「腓立比」教會,全力支援在泰國清萊市的開拓。以下分享在清萊開拓的苦與樂:
開拓初期
一、第一次主日崇拜:我於一九九六年七月九日回到泰國。七月十五日開始家中的主日崇拜。當時成員僅我們一家四口,我們以信心宣告未來必有更多人共同敬拜服事主。
二、逐家發單張談道:在這人生地不熟的市區,逐家發單張,向人談道是直接的福音出擊。後有兩位年青弟兄加入,每週六我們都一同去逐家發單張談道,主日後則探訪我們認識的人。
三、進入學校代課:有位華文老師是教會弟兄,我便主動請他安排我每週二到學校替他代課,也因此認識了很多青年人,成為第一批福音朋友。
四、隨走隨傳:開拓初期得抓住每一個機會向人分享救恩。無論到那裡、作何事,都發單張、談道,邀約人來聚會。三管齊下佈道後發覺有果效的佈道是透過小組的關係線,朋友帶朋友來接觸福音並得著他們。
開拓之苦
一、沒有基本會友,就少了接觸點,也少了共同服事的同工。因此必得一步步的找尋及建立基本會友,並培訓他們成為同工。
二、場地的限制:我們是從住家開始聚會,一方面很溫馨,但也有很多受邀而來的人覺得奇怪,怎麼教會是在家中而且又這麼小。在他們的觀念裡教會應不是這樣,因而懷疑我們不是正派的基督教。
三、人才外流:當漸漸有人加入後,我就開始分享理念並栽培訓練他們。但因生活與就業的關係,他們往往必須離開此地到曼谷、清邁等更大的城市去謀生。我有時也不免灰心,感覺自己作了白工。
四、兩地奔波:在展開清萊服事九個月後,上帝把計劃之外的里帕村阿卡族事工加給我們。因此得兩地照顧與造就。如此感到力量分散、體力透支,但當需要在眼前又怎能不顧?
五、內心的掙扎:當神把山地阿卡族事工託付給我們時,看到在那裡問題重重,特別是那些因父母吸毒而失學的孩子,我實無能為力來解決。我多次看著他們嘆息,流出憐憫的眼淚,並呼求慈愛的父神為這群孩子開條出路。
開拓之樂
一、我最大的喜樂便是看見迷失的羊歸回羊圈,即冷淡退後的基督徒被復興;或看見將亡的羊歸主,即非信徒悔改信主進入神的國。
二、去牧養羊群時看見他們漸漸成長而喜樂,目前有五個小組,也有弟兄姊妹起來作小組長,分擔牧養及傳福音的工作,使我們頗得安慰。
三、見神真是憐憫困苦貧窮的阿卡山胞,神藉彰化主恩靈糧堂的愛心完成了里帕遷村的工作,也因此解決了孩童們小學就讀問題,並減少了販毒及吸毒的人。為幫助那些小學畢業後無力再升學的貧苦學童及山地傳道人子女能繼續升學謀得一技之長,神又帶領我們買地建學生中心,供應他們吃、住、交通等費用,使其得以完成中學教育。
感謝彰化母堂及台灣眾弟兄姊妹們在經濟及禱告上的支持,清萊學生中心已於一九九九年完工,七月獻舍。這學年共收廿七位同學,其中多數是阿卡族,亦有其他少數民族的孩童。透過這學生中心,我們不但在學業、生活上幫助他們,更在信仰上引導栽培他們。期盼將來能由學生中心產生許多為神所用的工人。
神的心意是把福音傳遍地極,然而宣教不能只停留在佈道階段,最終還是要建立教會。到宣教區去開拓建立教會是一項艱難的工作,但依賴主努力地去作,總會看見成果,並有一日苦盡甘來。
(作者為泰國清萊主恩堂傳道)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