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週年特刊】感恩回顧 更新再突破
文|周神助牧師
刊登日期/ 2009.01.01
值此靈糧堂五十五週年堂慶之際,我們為神豐盛的恩典獻上感恩!回首過往五十五年的路徑,神引領我們不斷更新向前行,不但帶領我們進入五重職事的事奉,以恩典帶領教會轉化,更加速擴張我們宣教的境界,好承接宣教最後一棒的大使命!當我們數算恩典的同時,也要一同攜手向前邁進,同心合意建造榮耀的教會,使神的國降臨,將一切榮耀歸給至高真神!
1954∼1976 靈糧播種在台灣
購地生根建造 一九四三年,懷有強烈佈道負擔、並有明顯佈道恩賜的趙世光牧師,首先在中國大陸建立上海靈糧堂,並成立中國靈糧世界佈道會。自此,陸續在大陸華東一帶地區建立教會、神學院、出版屬靈刊物,並從事慈善事工。一九四九年,二次世界大戰接近尾聲,然而中國大陸仍是一片烽火漫天,趙世光牧師見情況越發危急遂遷移至香港,在港期間建立了九龍靈糧堂,並仍持續進行密集佈道與建堂事工。
一九五四年九月,趙世光牧師來到台灣,在現今的北一女中舉辦佈道會後,成立了台北靈糧堂。剛成立的前三年,暫時借用女師附小幼稚園及台銀幼稚園的場地聚會,由於尚無全職傳道人擔任牧養工作,會友們多半倚靠個人靈修、團契、外請講員得以更加認識神,而趙牧師也會不定期來台舉辦佈道、培靈會。
一九五七年八月,靈糧堂開始有了第一任的全職事奉傳道人,很有講道恩賜的寇世遠弟兄於此負責牧養飢渴慕義的信徒將近十二年,該時期不但教會人數增長快速,並在寇世遠弟兄就職後三個月,教會以八萬元購得靈糧堂現址土地,完成首次建堂事工。
鄭昌國牧師夫婦於一九七○年承接牧職。鄭牧師除了透過主日講道持續造就信徒成長外,也不斷增設分齡的團契,此外更創設了成人主日學、推動差派傳福音事工,並積極鼓勵栽培同工,因此,鄭牧師在任七年中的最後幾年,已培育出全職同工團隊的雛型。
1977∼1999 拓植擴散全台灣 合一宣教邁向榮耀
一九七七年至一九九九年,周神助牧師夫婦接下牧養靈糧堂的棒子,以「傳承使命、權能宣教、力行聖經、邁向榮耀」四大方向,為教會整體異象,展開了一連串的更新、建堂、海內外植堂運動。這廿年中,在教會的增長和更新經歷了重要的里程。
一、教會增長史
● 1977∼1983更新期
初期全職團隊只有三、四位(包括一位年近八十歲的全職執事),團隊默契非常弱,可說是團隊的草創、艱難期(1977∼ 1980)。一九七九年,團隊當中有幾位同工赴韓觀摩,特別在清晨禱告上受到相當的衝擊,之後因著禱告同心得力,團隊漸漸擴展到約十位(八位是傳道人),進入了團隊的初熟期(1980∼1985)。因此,聚會人數也開始有明顯的增長,由兩百餘人增長到五百多人。在這期間團隊經歷聖靈初期的更新,禱告、團契、敬拜、成人主日學也同步的更新,帶來教會相當的增長。
● 1984∼1985會堂改建期(建立宣教大樓)
經過約兩年的禱告等候,直到大家同心時才進行改建。建堂期間,會眾更警醒禱告,同心禱告。在會堂硬體建造中,我們更加強信徒靈命、靈修的建造,也著重恩賜、事奉的建造。信徒的牧養除講台的牧養外,還透過個人靈修、團契、小組、成人主日學、禱告會等多元化的牧養。
● 1986∼1989增長快速期
這幾年教會增長最快,由不到千人增長到兩千餘人。此時的同工團隊正值所謂的衝刺階段(1986∼1990),全職同工增加到差不多五十位(傳道人有廿八位),這段時期團隊有幾個特點:1.隨著大樓獻堂與教會更快速增長,執事團隊與全職傳道同工形成三大團隊,並開始三大團隊的聯禱會,加強協調溝通及愛心的關懷,使危機變成轉機。2.為使執事團隊的功能得以更多發揮,除了選出更多實際參與服事的執事,並特別選出常務執事及聖工小組參與教會的決策。3.隨著植堂事工的拓展,多位資深同工受差到高雄、台南、台中等地植堂,此為團隊擴散期。
● 1990∼1995增長稍減期
這段期間,於一九九○年成立了靈糧教牧宣教神學院、一九九五年創立了佳音廣播電台。大量植堂,約增加廿間分堂,很多資深同工調往分堂,包括夏忠堅牧師夫婦借調公元兩千年福音運動,台北近郊植堂也分散一些信徒出去。雖然內部增長較緩,但從整體來看,因植堂帶來的增長仍是相當可觀。
● 1996∼1999小組轉型期
當小組開始轉型,人數不斷急速增加,靈糧山莊新堂也於一九九九年順利落成啟用。轉型的初期各牧區在激烈變動、轉型中,很快穩定下來,前一年半以穩定為主。一九九八至一九九九年中,透過屬靈認領、僕人事奉,五五五禱告收割,小組越來越轉型成外向宣教的小組,教會受洗的人數及整個教會的增長加快很多。到一九九九年為止,全職同工團隊共有一四三位(傳道同工七十五位),這段時期因著一連串牧養轉型,整個團隊轉成以牧養為主軸,部門為輔的型態,各牧養團隊動力也漸展現出來。雖然各牧區間難免有競爭的壓力,但透過彼此的代禱與區牧長的協調會議,大抵還能同心興旺福音。各牧區在強本南進上,哪一區若擁有拓植異象同工,在南進上就特別突出。另外,隨著資訊部、影視部、管理處、事業處的擴展,教會團隊有更多專業同工投入。
● 1998∼1999強本南進期
隨著各牧區屬靈認領全台各縣市,牧區外展宣教成為經常的事工,透過禱告行軍、短宣,紛紛建立福音據點,教會漸漸因人數增長轉成堂數增長。隨著強本南進的穩定,漸漸發展為強本西進,進而強本全進。
二、教會更新史
● 禱告的更新
禱告會的更新,最先需要更新的是同工禱告會,需不斷除灰,才能使禱告的火興旺不熄滅。一九七七至一九九九年廿多年間,無論晨禱、同工禱告會、小組禱告會、電話禱告網、守望禱告會,發現若不持續除灰、更新、爭戰,教會的更新、增長就受到影響。
● 敬拜的更新
台北靈糧堂一貫的傳統是講台供應相當豐富,當豐富有力的講台伴隨敬拜、節慶的更新,影響力就大增。這段期間,無論在領會、詩歌、多元敬拜、支持團隊、會眾均有更新。除了從靈糧詩歌到《靈糧詩選》、《靈糧新韻》、《靈糧短歌集》,到現在的《新靈糧詩選》,並有同工、弟兄姊妹的新詩創作;敬拜也不斷更新與提升,並由一堂到五堂,由週日到週六、週五的崇拜,開始發展多語的崇拜,由國語到台語、英語、印尼語與菲語的崇拜,再加上兒童崇拜及假日生活講座,整個敬拜就更多元。而會眾在這廿多年間,靈裡、肢體語言的參與和更新,是整體敬拜更新中極關鍵的因素。
● 裝備的更新
教會由初期全教會的查經聚會,到分少數幾班聖經課程的成人主日學,接著發展四軌(初信類、聖經類、生活類、訓練類)課程,再來就是全年齡的主日學推動,後來推動裝備年十三站的課程,到一九九九年則是全力推動四壘四圈全壘打的門徒裝備課程。
● 團契、小組的更新
本堂最早成立的團契是姊妹會,接著成立弟兄會,後來再有青年團契,在鄭牧師時期開始發展社青團契,後來我們在既有的基礎上,不斷發展各級學生團契,七、八個社青團契,五、六個中壯年團契,及後來的撒母耳年長團契。
● 聖靈的更新
本堂的更新與聖靈的更新是密不可分的,在歷經廿幾年聖靈更新過程中,大家同心、同行、齊步邁進,這是神極大的恩典。我們常回到聖經做聖靈真理的教導,這些教導使我們更新更穩健,也更同心。對聖靈一波又一波的教導、聖靈的恩賜,我們採取開門窗卻裝紗窗的政策──吸收聖靈的涼風,卻排除靈恩中因人為而帶來的「蚊蟲」。在聖靈更新中,我們注意聖靈內在果子與外在恩賜的平衡,同時我們也注意聖經、聖靈、聖潔三方面的平衡,並在剛強中勇往直前,在謹守中調整方向與步伐。
● 組織的更新
教會的組織結構經過很多年、很多次的更新、改變,更新的組織結構特點是:由事工導向變成以人(牧養)為導向;由現況導向漸變為異象導向,隨著異象與使命的進展不斷修正、調整組織架構。教會成立前四十多年,最初由執事領導事工、行政,傳道人領導牧養,到漸漸由執事會及傳道同工會分工集體領導。最近十年,在集體領導中,必要時刻則相當尊重一人(主任牧師)的領導。這些過程中沒有權力鬥爭、沒有暗中運作,而是神永居首位──由神在同工心中逐步的帶領。
2000∼2004 整合福音動力 完成大使命
近五年來,教會在各方面的更新、突破,可歸納為「四大感恩與突破」:
一、委身於合一
二○○○至二○○四年,教會最大的突破和感恩是合一方面的認識和委身,這也是教會推動各項事工中,被放在最首要重視的部分。合一不是口號,需要全然的委身,包括人力、時間、金錢等各方面實際付出代價;合一的過程需要全體同心、細心、耐心,而一同領受、全力擺上是關鍵。透過眾同工的全心參與委身,有以下幾項突破:
1.促進族群教會合一:過去幾年,教會在促成不同族群、語言教會之間的合一有明顯的突破。如:為國、台語教會的關係及互動能有所改善,舉辦二二八全國禱告會;族群彼此認罪洗腳;帶領台灣原住民教會代表前往以色列,參加萬國禱告敬拜聚會同心祈求,並以台灣代表的身分將台灣獻給耶和華。
2.促進海內外華人教會合一:二二八禱告會時,香港地區有五、六十位牧者來參加,回去之後便組成香港牧者合一團隊。透過與各地教會領袖聚集,除了台灣與大陸教會有更進一步的連結外,協助大陸地區眾教會間彼此饒恕,並聚集海外華人、歐美、台灣、香港、大陸教會代表,一同跪下認罪、彼此洗腳,帶來饒恕、和好、合一的契機。
合一的異象、委身,不是只有個人領受,包括教會傳道、執事核心同工群,都同心合意支持、委身擺上,更樂意將教會人力、時間等重要資源,投入並同心去推動。許多見證影響了各地區靈糧堂開始重視合一的推動,促成各教會進一步願意委身其中。合一的突破,不但是我個人,更是靈糧大家庭、各靈糧堂在這五年中最重要最明顯的突破。
二、對以色列的認識與連結
這些年,教會每年都組團前往以色列的耶路撒冷參加萬國禱告敬拜聚會,不但與以色列當地重要信徒、領袖有所接觸學習,也連結來自世界各地的教會領袖、聖徒,因此打開我們屬靈的視野,更因為接觸各地聖徒,使我們在合一的工作上有突破性的發展。在以色列所接觸認識的戴冕恩(David Demian)牧師,幫助我們在合一的異象方面有極大成長學習;印尼的尼可(Pdt.Ir.Niko Njotoraharjo)牧師,協助我們恢復新婦起初的愛,並建立禱告祭壇、禱告堡壘、禱告殿、禱告塔、禱告城牆等禱告策略。教會中各牧區開始自發前往耶路撒冷的禱告團,除了參加當地教會策略性的聚會,並實際在教會區域中行軍禱告祝福、奉獻金錢,以至於和阿拉伯、以色列地區的教會有進一步的連結。
三、海外宣教大幅成長
過去五年,在海外宣教事工有明顯的進展,在世界各地的宣教、植堂,包括中國大陸都有許多突破。
四、 G12轉型、成立廿四小時禱告中心、關懷弱勢族群及特殊團體
1.進行G12體質調整:傳承使命、完成大使命是神給我們的託付。經過團契、細胞小組教會時期,繼之以G12這個方式繼續往前走。
2.成為廿四小時禱告的教會:為幫助信徒提升禱告的質與量,成立了廿四小時禱告中心。
3.走向邊緣伸出援手:由於弱勢族群、各中低產業階層、身心障礙、貧困社區,長期缺乏關懷,教會這五年開始跨出步伐,成立「台灣愛鄰社區服務協會」以深入社區提供實際服務。經過教會實際的關懷參與和傳遞,原住民、客家、同性戀、身心障礙、獨居老人等特殊族群的福音關懷工作,不斷地被祝福和拓展。
五年來,教會所有事工的推動和前進,因為各牧區的委身和投入,不但在牧養方面有發展,更在福音的動力上有所增長,例如:3×3屬靈認領、廿四小時禱告中心輪流守望、積極參與合一行動等。此外,教會的核心決策團隊在教會異象的領受上,一直相當正面、合一並委身在其中,幾乎不用花太多時間討論溝通或解釋,特別在廿四小時禱告中心、推動合一事工方面,這是教會能不斷前進的關鍵動力。
2005∼2009恢復五重職事 建造使徒性教會 邁向四中
一、五重職事
過去我們曾提過五重職事,也曾經邀請講員來分享五重職事,但對於講員所講的仍感到很陌生,因此我們並沒有很強烈的意願推動五重職事。直到四年前,謝宏忠院長跟區永亮牧師語重心長地跟我說:「教會若要再有更進一步的突破,必須慎重考慮五重職事的事奉。」當時我坦承對於五重職事的事奉很陌生,也很恐懼。但在交談的過程中,神似乎在我的心裡動工,改變了我的想法,於是我就回答說:「好,我們一起來往前走。」
感謝神,五年來神帶領我們恢復五重職事、建立使徒性的團隊,教會也轉型成為使徒性的門徒小組教會。在以弗所書第四章談到五重職事時,五重職事前面的經文是講合一,論到五重職事的時候,也講合一,而在五重職事的運作中,更講合一;「合一」是五重職事成敗很重要的關鍵,我們要為神讓我們能在合一的裡面來運作感謝神:
(一)牧師、教師
過去我們原本有按牧師職務運作的牧養團隊,以及由喬美倫教師從現有同工當中,發掘有明顯教導恩賜的同工所組成的教師團隊。感謝神!在過去四年當中,神帶領我們在這兩個原有的職務上,做更進一步的發揮。
(二)先知
先知團隊可說是從零開始。剛開始我們差派四、五位同工去比爾.漢蒙(Bill Hamon)在美國的先知學校受訓。回國以後,慢慢地發展這方面的事奉。我們承認我們仍然還在起步的階段,但是我們已經發現先知性的事奉對教會很有幫助。
(三)使徒
使徒性團隊的進展似乎較慢。但是感謝主!至終我們仍然靠主站立起來,讓使徒性的事奉慢慢也開始發揮部分功能。
(四)傳福音
感謝主!透過謝明宏牧師及謝胡毅牧師夫婦在傳福音這一塊來做整合。雖然目前我們的隊伍還不很整齊,但是現在的事奉,似乎比以前更有動力,大部分同工也比較能按著恩賜,各就各位,特別在合一中一起來事奉。
二、四中異象
神也把四中的異象,更清楚地放在我們裡面,而且在這幾年都有突破。
(一)中國
過去四、五年,神為我們在中國開了很多培訓的門,也在很多地方建造了一些榮神益人,並且對國家、社會有幫助的事工。
(二)中南半島
1.泰北
因著在泰北的事奉和泰北同工打下的基礎,所以我們很快在泰北清萊成立靈糧教牧宣教神學院泰北分院訓練人才,希望在湄公河流域七個國家建立教會。
2.緬甸、寮國
我們在緬甸及寮國開始有同工進駐,預備建立教會。
(三)中亞
我們已差派宣教士到中亞的吉爾吉斯,透過漢語教學希望能夠建立宣教基地。
(四)中東
在中東我們也建造禱告中心,有宣教士專門駐紮守望,並在耶路撒冷的希伯來文大學旁邊建立禱告中心。對我們來說,這是四中宣教的一小步,但是我們相信這一小步,在未來的日子將帶來宣教快速的突破與拓展。三、職場宣教這幾年我們在職場宣教上也有相當的突破。我們開了一系列的課程,從職能提升到職場倫理,再到職場領導,我們很欣慰地看到越來越多的弟兄姊妹在職場上發揮他們的功能和影響力。我們絕對不能輕忽在承接最後大使命的事上,職場的弟兄姊妹所佔的份量和角色。
四、城市國家轉化
城市跟國家的轉化,是這一、兩年來神給台北靈糧堂和台灣教會非常明顯的重要挑戰。感謝神,最先透過戴勉恩(David Demian)牧師,這一、兩年來透過慕約翰(John Mulinde)牧師,使我們感覺到城市和國家的轉化已經箭在弦上,蓄勢待發。這也是為什麼我們在教會的七個核心價值裡面,將國度導向轉化的教會放在最後面。因為我們相信,我們不只是建造教會,也要轉化我們的城市跟國家,正如慕約翰牧師所說的,我們求神給我們一個教會,神卻對我們說:「我要給你一個國家。」
未來的展望
(一)落實核心價值
未來,我們期待七個核心價值能夠更落實。七個核心價值對我們來說,不是從零開始,而是神在過去的年日已經有不少的帶領,但是我們在這些核心價值的落實,無論是深度、廣度、純度及強度上,都還有很大的空間需要努力。我們也相信教會在五重職事事奉上,還要更成熟。不只是教會的領袖層有所謂的五重職事,更希望五重職事的事奉理念與實際運作,能夠落實在教會各牧區、各部門,甚至是各小組中。甚或有些較成熟的弟兄姊妹,能將五重職事的事奉帶出台北靈糧堂之外,不但進入整個靈糧大家庭裡,甚至能夠去服事眾教會,成為其他教會的幫助。
(二)禱告與領袖培訓
我們也深深感覺到:禱告的動力,包括教會性的禱告會和24小時禱告中心,需要有更大的突破和拓展。對於城市的轉化和國家的轉化,我們會跟各城市的眾教會一起努力。當然,對於領袖的訓練也刻不容緩,我們期待能夠儘快在教會領導上有美好的傳承。
(三)硬體的建造
關於硬體方面的建造,對於靈糧宣教大樓,我們期待都市更新的重建能夠儘快有明確的方向。另外,在靈糧山莊我們希望能夠購地,期待有一個基督教國度的園區,藉以訓練更多教會領袖及國度領袖。相信未來七年、十年,台灣教會將有非常不一樣的面貌。為此,我們教會要預備好,以承接這樣的挑戰。(作者為台北靈糧堂主任牧師)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