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週年特刊】抓住神心意 完成大使命

文|劉彤牧師

刊登日期/ 2009.01.01

教會要差遣每一位平信徒進入各行各業,透過生命的見證、職場的事奉及社區的轉化,把神的國度帶進生活每個領域。

靈糧堂從一開始時就是一間以普世宣教為導向的教會。趙世光牧師在上海開創教會時,不但牧養中國教會,更進入上海的猶太人社區作宣教工作。他不但是個傳福音的人,更是個看重植堂宣教的人。凡他腳蹤所到之處,都建立了教會。事實上,在早期靈糧堂開創時期,每一間教會裡,一定掛有世界地圖,就是為了提醒教會──神所託付給靈糧堂的異象與使命。今天我們需要再一次明白這個大使命的託付。

一、大使命是給教會的。事實上「宣教士」或「宣教機構」對初代教會是十分陌生的名詞,是教會後來才發展出來的系統。神將大使命給了教會,不但是普世的教會,更是個別的教會。今天教會若不遵行大使命,就會失去活潑的動力。這些年我在世界各地工作,看見神奇妙的作為,不但人心從異教轄制中回轉歸向基督,而且社區也被轉化,從貧窮成為富足。雖然我看到回教勢力正在快速蔓延,但我的心卻不為此擔心;因為真正值得擔心的,是教會不明白神的工作和心意,以為這是一個預備及等候的時刻,可以躲在自己的安樂窩裡舒服享受,結果卻錯失了末後世代的大豐收。

二、大使命也是給每個信徒的。過去教會犯了一個錯誤,就是以為大使命只是給教會,所以做法就是訓練專業的傳道人及宣教士,取代信徒作傳福音的工作。結果信徒失去了國度觀與使命感,以致信仰在生活中產生不出任何影響力。我們一定要明白,大使命不但是給教會,也是給個別信徒的。初代教會之所以快速增長,且帶來翻天覆地的影響,正是因為信徒們隨走隨傳主的福音,他們真的是一群「帶著使命向前走」的人!同樣,今天教會要差遣每一位平信徒進入各行各業,透過生命的見證、職場的事奉及社區的轉化,把神的國度帶進生活每個領域。只有當每位信徒都從主領受此一使命時,我們才有可能影響社區、改變世界。

2007北美靈糧特會

使命是必須帶著行動的。一旦我們領受這個使命,我們就必須勇敢地透過四個策略來完成大使命:一、合作:與許多福音機構攜手,除在財務、禱告上支持,也定期差派短宣隊前往工場配搭事奉。二、轉化事工:在一些福音不開放的區域,參與能促進社區轉化的事工,藉好行為向需要者表達神的愛。三、植堂事工:這仍是最有效的傳福音策略,能確保福音的果子留在神的國度裡。四、差派個別宣教士。

2007北美靈糧特會

回顧過去五十五年,神藉著靈糧堂成就無數工作,我們也應存著信心繼續向前,深信神在未來的日子將更加擴張我們的境界,也要為我們預備更多扇敞開的門!求主幫助我們,同心為主興起,勇往直前,擴展神國!(作者為美國矽谷生命河靈糧堂主任牧師)

相關文章

2025.02.05
台灣拿細耳人集訓首日:分別為聖的時候到了,台灣拿細耳人出列!
今年2月4日至2月7日,台北靈糧堂與烽火行動(Beacon Lighters),首度於靈糧山莊舉辦為期四天跨世代的【台灣拿細耳人集訓】,共有872人,來自台灣、香港、澳洲、緬甸、薩爾瓦多和美國的學員、隊輔、大會同工,參與在拿細耳人集訓中,除了學生,也有青年牧者、輔導領袖齊聚一堂。 講員包括台北靈糧堂主任牧師周巽正、台北101教會執行牧師李協聰、Contend Global 禱告殿牧師David與台...
2025.01.08
台大癌醫的平安夜,雅音詩班溫馨獻唱
2024年12月24日,台北靈糧堂雅音小詩班約15人,前往臺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癌醫中心(下稱台大癌醫)報佳音。雅音詩班團牧劉敏慈提及,「今年報佳音活動,觀眾比去年多,溫馨的氣氛提升很多。」她補充,過去院方較少受理宗教團體要入院辦音樂會的申請,但感謝神,今年已是連續兩年走進醫院。 音樂會中,詩班不僅身穿喜氣的紅色背心及戴花圈頭飾,更是帶來傳唱度高的歌曲《到各山嶺去傳揚》演出。活動志工為這場福音行動...
2025.01.08
《週報選文》異夢特攻隊
去年的21天禁食禱告,對於禱告中心團隊而言是很大的提升,特別是美國團隊在「做異夢」、「解異夢」的運作模式,我們看見團隊如何一同領受啟示,並就著所領受的,透過禱告治理、贏得屬靈制空權。周神助牧師在21天籌備期間就曾提醒我們,要把這樣的恩膏留在台北靈糧堂,而禱告中心團隊真的就在21天過後,開始領受異夢,並在團隊中操練如何解夢,並按照所領受的啟示在禱告中與上帝同工。以下想跟大家分享其中兩個我們在為台北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