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週年特刊】回應新世代的宣教

文|巴柝聲牧師(巴拿巴宣教學院院長)

刊登日期/ 2014.01.01

巴拿巴宣教學院於2007年開始籌備,有兩個主要的目的:1.訓練並挑旺有心志在跨文化宣教上的弟兄姊妹;2.與眾教會合作,鼓勵教會差派並支持在教會中,有呼召在跨文化宣教上的弟兄姊妹。

巴拿巴宣教學院是在這樣的信念下應運而生,並且這樣的信念也在基督徒中發生極大的轉變。當我們使用「宣教士」一詞,曾帶出兩個問題:一、有些人認為「宣教」是做本地事工,無須對其他國家有任何責任。而巴拿巴宣教學院正挑戰這樣的觀點。二、有人認為「宣教士」僅指那些從美國、英國、澳洲或其他西方國家來的人。但在上帝的計劃中,宣教起初或最重要的心意乃是現今神正在運行中的教會,如:台灣、中國、韓國、新加坡、馬來西亞……等亞洲國家。

回歸到聖經原來對宣教的認識。巴拿巴宣教學院的目標,就是要擁抱上帝在現今這時刻、在這世代所要做的。引述一位美國有名的先知Tim Sheets所說的:「一個領導上的變革將會發生;我們國家將會培育出新領袖;那在隱密處中信靠、服事神的將被提升……這樣的變革將成為一股潮流──是帶著能力、熱情與聖潔。」而巴拿巴宣教學院就是去擁抱這樣屬神的「潮流」。

巴拿巴宣教學院,在巴柝聲牧師的帶領下,創立於2009年,巴牧師自1969年來到台灣,1981年去到內地。他的妻子Christine是出生在非洲(Burundi蒲隆地共和國)的英國宣教士家庭中,婚後與巴牧師一起同工。巴牧師夫婦期待他們的經驗分享,帶動台灣本土對於跨文化宣教的事工。如今巴牧師成為台北靈糧堂的宣教顧問。

巴拿巴宣教學院,歷經三屆教務主任的帶領,第三屆教務主任──黃齊蕙牧師,拓展原先學院僅有日間部的型式,另外開展出夜間部與週末宣教講座。夜間部,透過每週一次的宣教課程與短宣實習,目的是提升在職場的弟兄姊妹,對於宣教有廣角的基礎認識、並激發他們對宣教的熱誠,使弟兄姊妹透過他們的專業,進到一般宣教士難以進入的創啟地區。在第一屆夜間部中,我們看到學生們的生命,在跨文化宣教上受更深的影響;週末宣教講座,目前則與教會裝備中心一同進行規劃。巴拿巴宣教學院日間部全修生,主要透過兩部份的培訓,首先先接受幾個月,在課堂學術性的密集課程;再來接受海外實習工場的「實地訓練」。

今年巴拿巴宣教學院,透過教務長黃齊蕙牧師與周巽正牧師(生命培訓學院院長),聯合規劃也快速轉型,巴拿巴宣教學院日間部與生命培訓學院整合,將帶來巨大且重要的一項進程。經整合後,透過有系統的系列宣教課程與宣教實習經驗,將帶領更多信徒,對跨文化宣教有更深認識。

在未來,巴拿巴宣教學院日間部也將被重新定義為:給予那些有實戰跨文化宣教經驗,但又需要進階訓練的信徒,來接受裝備的宣教進階學校。巴拿巴宣教學院仍然持定一致目標,堅信在不久的未來,台灣不管年輕的或年長的信徒,能接受宣教裝備,並預備好自己被差派進入到海外跨文化宣教,回應這個新世代。

第一屆夜間部結業典禮

相關文章

2025.04.08
《週報選文》與神同心,與人同行:牧靈的內外兼修之旅
畢業在即,回顧在牧靈諮商三年半的時間,從一個輔導諮商的小白,成長到現在有能力做一對一諮商,以及夫婦協談,是我就讀牧靈諮商的最大收穫。在這裡我得到內外兼修的訓練,不僅僅是學到諮商輔導的技術,在心性上也得到轉化與蜕變。  牧羊人的外功與內功 超過三十年的信仰生活讓自己在各種課程、特會及醫治下,生命有得到很多的突破與成長。但是在我身上有用的方法不一定對他人也起相同的作用,因此在關顧輔導他人上我遇到瓶頸,...
2025.03.27
曾是隨時會死的病患,如今找到天上的家
「這個孩子,應該養不活啊!」 這是記憶裡,爸爸對我說過的、讓我印象最深刻的評價。身為家中第五個孩子,我的出生,只為父母帶來負擔,尤其十歲那年,我們家破產了,錯誤的自我認知和過度的生活壓力,漸漸地,我真的成了好像隨時會死的人:慣性中耳炎、長期眩暈症、內耳因高燒受損,更曾十天內車禍三次,導致尾椎肌腱炎纏身多年。 因此,在遇見上帝之前,我是靠著意志力「選擇」活下來的:我努力活得更好,努力不懷疑自己,同時...
2025.03.20
21天禁食禱告見證:回到與神的連結中,從新開始、美好事正在發生!
21天禁食禱告會將邁入第三週,在場場禱告會中,眾人領受聖靈的澆灌。來看三位弟兄姊妹的見證: 回到與神的連結中,更深認識神的話 台北靈糧堂成人牧區/邱彥彰 21天禁食禱告前的一個主日,周巽正牧師說,禁食最重要的核心是,回到與神親密的連結中,所以我以此為目標,開始每天一餐的禁食,並成功禁食了前三天。在第四天晚上,忍不住吃了東西。不過當晚,小組有例行每週一次的線上讀經,跟著教會進度一起讀創世記一到三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