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今天跨文化了嗎?第一屆跨文化長宣宣教士培育計畫開跑

文|莊依軒、賴若函,照片|Ben Chiang、謝文瑩

刊登日期/ 2023.05.29

過往台北靈糧堂長年差派、支持宣教士,這兩年因著疫情,更有幾位從國外回台的宣教士,得以為教會內有志於宣教者帶來第一手資訊、裝備其生命。不過後疫情時代當國境打開,宣教士陸續返回禾場,台北靈糧堂更深思考後疫情的宣教面貌,除了短宣、奉獻、代禱,更重要的是「人」的裝備。

人人都能參與宣教 打造教會健康體質

2023年2月,台北靈糧堂宣植處到韓國大地教會進行為期一週的參訪。宣教植堂處副處長謝文瑩牧師看見當地教會有好幾位才40歲左右的同工,就有出國長宣10年的經驗;也有三位曾受韓國政府外派各國的前韓國大使,成為大地教會的宣教顧問,確保教會在全球宣教的策略上與時俱進

謝文瑩指出,「大地教會的宣教體質絕對不是一天養成的。」宣教植堂處的理念是,這是「無邊界宣教」的時代,每個人都可以用不同角色參與宣教事工,無論是短宣、奉獻支持的方式參與宣教,「當教會的弟兄姊妹的心繫在大使命上,教會就是一個健康的體質。」

在多重的宣教角色中,若有心要在宣教深耕受裝備的弟兄姊妹,台北靈糧堂從今年起,也正式與陳維恩牧師創辦的Radius Asia宣教訓練中心合作,培訓宣教士。

過往在宣教教育中,台北靈糧堂已經有10屆的巴拿巴宣教學校畢業生,今年更邁向第11屆,如同宣教的通識教育,透過上、下學期,每週三晚上的課程,建立職場弟兄姊妹的宣教觀。而若讀完後,真的對「長宣」和「跨文化」有負擔者,可以考慮進修RA宣教學校。

為何是RA?一切要回到2022年10月中,台北靈糧堂宣教月邀請到陳維恩牧師分享,他們一家人離開矽谷、到巴布亞紐幾內亞宣教的經歷,也顛覆一般人思維,將曾經歷的失敗經驗轉換成教材和生命傳遞給弟兄姊妹。謝文瑩印象深刻地是,「維恩哥有次在主日分享,如果你是父母,我為你禱告,你釋放你的孩子去;如果你是下一代,我鼓勵你,可以尋求把你年輕的生命獻給神。」

他的分享,引起後續教會的弟兄姊妹和牧者們高度的共鳴和回饋,也啟動合作的契機,在2023年,宣植處正式與Radius Asia宣教訓練中心(下稱RA學校)合作,培力未來的宣教士。

RA學校課程特色:看重教會合作、集體生活、語言學、宣教思維

今年5月,台北靈糧堂宣植處的《跨文化長宣宣教士培育計畫_RA專案》正式開跑。預計九月開始第一屆的合作計畫,即日起透過徵選,選出五位弟兄姊妹給予最高十萬獎學金,進行為期九個月的訓練課程,6月5日截止。

在RA,所有的老師都有長期宣教的經歷,而課程設計上,共有六大特色內容:語言學習、文化學習、教會建立、聖經基礎、品格訓練和實際事工能力。為有長期委身、準備到異國文化未得之民中建立教會的弟兄姊妹而設計。

談到與RA合作的關鍵,有三件重要的因素,第一,RA很看重宣教士結業後,持續在所屬教會被培訓裝備。所有結業的學生都須回到母堂實習半年至一年,在教會規劃的培訓中,一起尋求下個階段。謝文瑩牧師強調。「最終差派的是教會,不單單只是個人的領受。」

第二,RA相當看重宣教士的語言能力,在十個月內需要學會至少一門東南亞語言。

謝文瑩回憶,有位RA學校的老師進到宣教禾場服事後,還來不及學好語言,就因著當地的人開始參加聚會,停止去上語言課了,結果雖然他只要請客、大家就會來吃,可是卻沒有帶出門徒、能發揮的影響力很微小。

綜觀原因,是宣教士的語言能力只供應付買菜和叫車,沒有辦法深入和當地人交心。謝文瑩指出,「RA學校很看重語言學,他們期盼學生未來進到跨文化的國家,能夠迅速掌握當地的語言,扎實的傳福音跟門徒訓練。」

在RA學校,附近就是移工出沒的東南亞街,學生不只是要學習語言學,在十個月的訓練中,還要學會一門新的語言(越南語、泰語,或者印尼文),可以實際在跨文化處境運用,面對文化和價值觀的衝擊,這是其他宣教學校很少見的。

第三個關鍵是,RA差派出去的宣教士任務,不是建立讓當地人依賴的教會,而是當地人可以按著全備的福音起來承接的教會。

有位RA學校的老師在柬埔寨宣教7年,祝福了多位兒童的生命,後來也建立教會、成立協會、與當地政府合作。只是當他回台灣後,教會還在,卻沒有任何成長,加上當初建設的教會框架過大,導致當地人沒辦法獨自承接。

「我第一次聽到老師在告訴學生說,如果你出去(宣教),不要像我這樣。」謝文瑩說,RA學校的師生的對於長宣的思維,不是在短時間內打造熱鬧的活動、複雜的事工,而是注重用當地的語言,讓當地人清楚理解福音,建造當地人想要的教會。更重要的是,長宣宣教士需要知道自己的任務,不是一輩子待在同一個點,而是要看見當地的人興起,共同建造和扶持教會。

從初代教會開始,神沒有讓福音只留在猶太人中間,當外邦人加進來,他們也面對到文化背景上的價值觀衝撞。謝文瑩牧師表示,「在這樣的衝擊中,才會知道說,那到底什麼是更大的愛,跟誰是真正的跨文化?是神先跨到我們的文化裡面,我們才能夠回應呼召。」(延伸參考資訊:Radius Asia 官網: https://www.ri-asia.org/ 跨文化長宣宣教士培育計畫報名連結:https://ssur.cc/j4bhThs)

 

相關文章

2025.04.05
|25醫治特會|宣告神話語的大能,親見八位失去嗅覺者得醫治!
醫治訓練特會的第二晚,前伯特利教會醫治事工主責牧者 Chris Gore 提及,二十年前,他在紐西蘭全職服事的初期,非常低落而迷惘,甚至萌生回職場的念頭。他對神說,他願意不計一切代價,只要擁有神自己,直到有一天,在芝加哥機場的披薩店裡,突然被神深深觸摸,臉埋在披薩中不停顫抖,卻完全不在乎旁人眼光。 那一刻起,他不再懼怕人的看法,而是享受與父神同行的旅程。從那天開始, Chris Gore 親眼見證...
2025.04.05
|25醫治特會| 與神合而為一,帶出超乎預期的影響力
「醫治是從在基督裡的身分開始的。」醫治訓練特會第二天上午,前伯特利教會醫治事工主責牧師Chris Gore,以「與神合而為一(Living in Oneness with God)」為題,引用加拉太書二章20節,從「身份」的角度切入醫治,「耶穌不只是為我們而死(die for us),更是取代我們而死(die as us),明白自己與基督同為一體,行走在復活的大能裡,是醫治發生的前提。」 為使人更...
2025.04.04
|25醫治特會|醫治在十字架上就發生,我們只要透過信心領受並宣告
醫治訓練特會第二天下午,前Bethel Healing Room醫治事工主責牧師Chris Gore,分享醫治事工的實際層面。他翻轉了許多人看禱告醫治的眼光,重點是因著明白自己身份,知道醫治本是神大能動工,並非靠著禱告詞講的長度或繁複才能做到。最後透過實際操練,讓大家一起經歷醫治禱告的大能。 他提醒,在聆聽病人需求時,不需要聽落落長的敘述,以免落入「同情」的漩渦中,但可以「同理」對方,因為許多人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