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糧70|10/10傳承使命|靈糧70走過的路,關鍵領袖恩賜大不同

文 / 游慶培 照片/康恩得

刊登日期/ 2024.10.10

「我受洗時才12歲,1971年就是由趙世光牧師為我施洗……」,台北靈糧堂執事會主席朱黃傑回憶道。10月10日靈糧70堂慶下午第一堂,透過六隻精彩的影片,逐一回顧創堂牧師趙世光及歷任主任牧師:寇世遠、鄭昌國、周神助、區永亮與周巽正,數算上帝如何使用這些牧者,為台北靈糧堂奠定了豐厚的基礎。

趙世光:宣教的DNA

1924年的上海社會動盪,當地基督徒發起禱告運動,隔年,有位17歲少年回應全職呼召,就是創辦台北靈糧堂的趙世光。他是當時少數投入海外宣教的華人,並創立上海靈糧堂。1949年後許多弟兄姊妹來台,在1954年創立了台北靈糧堂,趙世光也多次受邀來台佈道。朱黃傑回憶道:「趙牧師講道時背後總是掛著世界地圖,上面寫著:『你們往普天下去,傳福音給萬民聽』,明確地標示出教會宣教的使命,這就是台北靈糧堂的DNA。」

寇世遠:聖經的DNA

1957年,台北靈糧堂迎來第一位全職傳道人——寇世遠監督。朱黄傑說,具備深厚國學底蘊的寇世遠,深受知識分子、政商名流喜愛,教會聚會人數快速增長至破千人,不僅是當時台灣難得全部由華人「自創、自立、自養」的教會,也奠定教會看重上帝話語的根基。

鄭昌國:關係的DNA

後續接任的鄭昌國牧師,開始了分齡團契、成人主日學,並且對會友關懷備至。朱黃傑回憶道,鄭昌國服事7年後赴美牧會,某次回台講道,朱黃傑已經從國中升到大學。「我想說他應該不認得我了,沒想到他跟我招手,不僅記得我的名字,問我現在已經在讀大學了吧,然後給了我一個大大的擁抱。」

周神助:合一的DNA

1977年周神助接任主任牧師,台北靈糧堂進入快速成長的34年。靈糧教牧宣教神學院院長謝宏忠回憶,周神助非常重視團隊事奉,寧願把自己薪水砍半以聘請更多傳道人,營造團隊事奉的氛圍。1980年代教會經歷幾大轉折,包括:引進敬拜讚美、經歷聖靈更新、成立神學院。教會發展策略重視宣教與植堂,不再聚焦在「人數增長」,而是「分堂數的增長」。朱黄傑歸納周神助的特色:「與團隊同行、與聖靈同行、與列國同行。」

區永亮:治理的DNA
2011年,區永亮接下了一個龐大的教會組織,在他任期的10年內,台北靈糧堂經歷了適度的整合與更新,包括管理系統電子化。「區牧師是少數懂得看管理報表的牧師,就像位職場CEO。」朱黄傑表示,區永亮除了扎根於聖經的講台信息廣受歡迎之外,也強調基層福音事工,帶領教會深入社區,透過廣設福音中心,強化教會在社區的影響力。

周巽正:未來教會的想像
2021年周巽正接棒後,遇到新冠疫情,開始思考「未來教會」的創新作法,包括雲端教會的發展、靈糧山莊全面整建,加速教會走向虛實整合的牧養。周巽正表示:「台北靈糧堂最初領受的使命,就是『往普天下去,傳福音給萬民聽』,是主耶穌親自把普世宣教的呼召放在台北靈糧堂。」他鼓勵弟兄姊妹回到台北靈糧堂的核心價值:傳承使命、權能宣教、力行聖經、邁向榮耀,並相信這個使命會一棒接一棒,不斷傳承下去。

 

相關文章

2025.02.18
聯合崇拜|周巽正牧師|祭祖與福音|2025.02.15
清明佳節將至,作為基督徒的我們,該如何面對祭祖、掃墓等儀式?如何化被動為主動,善用華人慎終追遠的美德,創造傳福音的契機?本週,由周巽正牧師分享「祭祖與福音」的信息,也特別邀請了客家團契團隊,帶領我們一同演練追思祭祖三禮。 神為台北靈糧堂2025年所定下的異象是「聖靈澆灌·應許實現」,許多人都期待這應許的實現,能從我們家人的得救開始。然而,在向家人傳福音的過程中,基督徒常面臨一個挑戰,就是如何處理「...
2025.02.18
主崇信息|祭祖與福音| 謝宏忠院長|2025.02.16
保羅的處境化原則 把兩個看起來似乎是對立或不相容的東西連在一起並相互影響的過程。神差遣保羅傳福音給外邦人,保羅放下個人的優越感,選擇認同他所傳福音的對象,做謙卑的僕人。我們要以保羅為榜樣,來與未信主的人相處。 一、認識華人孝道的文化 《論語 · 為政》「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 1.生前的孝行(生,事之以禮),以《禮記》中的「大孝尊親,其次不辱,其下能養。」來解釋華人對生前孝道文化...
2025.02.12
主崇信息|因有神同在而與眾不同| Billy Wilson牧師|2025.2.09
#引用經文: 出埃及記三三章15~16節; 撒母耳記上十六章12~13節、23節; 詩篇三篇3節、二十七篇1~3節、五十一篇11節; 歷代志上二十九章27~28節; 使徒行傳四章13節、十章38節 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特色,但作為基督徒最獨特的地方,就是生命有「神的同在」。摩西深知真正使以色列民與世界有所分別的,就是神的同在。初代教會的信徒也是如此,當聖靈居住在他們裡面,就會與眾不同,並彰顯耶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