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牙利靈糧分堂:從物資到職能培力,在俄烏戰爭中成為難民的好消息

文|古家榕  照片|宣植處

刊登日期/ 2022.10.12

2022年二月烏俄戰爭爆發迄今,不僅衝擊全球政局,亦帶來極大的人道救援需求。三月初,因著弟兄姊妹的熱情,短短八天內,台北靈糧堂就完成第一階段的烏克蘭難民事工300萬募款,後續總數更達1100萬,提供匈牙利分堂作為接待難民時的急難救助必需品、生活補給、派遣任務型支出和收容中心人力等費用,照料戰火中的難民,也傳福音好消息給他們。

第一階段:物資分送與短期庇護

回首神對匈牙利分堂的帶領,不能不提的是,位於匈烏交界的匈牙利蒂薩鐵堡分堂(下稱蒂薩鐵堡),原是在2012年為了服事當地的羅姆人(吉普賽人)而設。但當烏克蘭戰爭爆發,同為羅姆人的Vili Lakatos主任牧師,發覺烏克蘭有許多羅姆人流離失所,立即號召會友支援前線,提供物資分送與翻譯協助。

然而,根據匈牙利政府規定,難民的援助工作,需經由(官方核可的)NGO組織進行,換言之,教會被禁止直接接觸難民。主責歐洲分堂事務的康仁秀(Danny)宣教士說,奇妙的是,教會卻在此時認識了Tatyana Vamos,她出生於烏克蘭、成長於匈牙利,且恰巧任職於官方核可的NGO──Lexis Foundation。

透過Tatyana Vamos的居中協調,母堂的捐款持續化為物資,由Lexis送至難民手裡;而有安置需求的難民,也在Lexis安排下,前往蒂薩鐵堡和布達佩斯臨時改建的庇護所,前者以收容羅姆人、後者則以烏克蘭婦女兒童為主。

事實上,因著政府的親俄立場,戰爭爆發以來,匈牙利對難民的態度並不友善。而布達佩斯這間分堂,也僅成立一年半,中途還因疫情一度停擺。但神卻超越一切限制,使用這間小分堂替教會的難民工作開路,以Lexis Foundation為樞紐,將台北母堂、蒂薩鐵堡與布達佩斯分堂連結成「援助鐵三角」,運作著經費提供、物資分送與後續安置。而今年(2022)六月起,母堂也陸續派出短宣隊前往匈牙利,讓Imission1實習宣教士、BOLI(台北靈糧堂國際牧區)的弟兄姊妹、生命培訓學院的學生,盡可能服事更多受苦的靈魂。

「某次午餐時間,我們做了台灣料理給烏克蘭人吃,於是,他們也決定教我們製作烏克蘭的傳統美食。坐下來一起用餐時,我突然很感謝神給我們這樣的時刻,能夠陪伴、分享耶穌的愛給這群人,同時感受到他們對我們的愛。」這是BOLI的Amanda牧師,在當地短宣時,最真實的感動。

第二階段:物資持續供應與庇護中止

如今七個月過去,滯留於蒂薩鐵堡的難民多已返國,但先前的物資供應仍持續進行,更將補給線從匈牙利跨國延伸幫助到更多烏克蘭人。Danny說,分堂的同工,不懼來回四小時的舟車勞頓,開車進入烏克蘭境內的烏日霍羅德(Ужгород),將物資交由當地教會轉送出去。不受戰火波及的烏日霍羅德四圍有高山環繞,擁有易守難攻的天然屏障,儘管位於飛彈射程內,但此地多為弱勢的羅姆人,缺乏重要的政治經濟建設,不會成為俄軍攻擊的重點,猶如神特意劃出的保守之地。

至於布達佩斯,則在七月時關閉了庇護所。「當我們從遠方看著烏克蘭的故事,會對難民的處境深感同情,但對布達佩斯的同工來說,他們過往的生活,直接被這群人打碎了。」談起服事難民,Danny的神情略顯沉重,溫柔表示:「幾乎是無預警地,(為了照顧難民),他們被迫睡在教會裡,日復一日洗衣煮飯,再累都不能停下來。因為只要一放手,那些母親孩子就要流落街頭──但這實在太難承擔了。」無止盡的需求,難以喘息的工作量,最終讓同工身心俱疲。

「我告訴Cinti(布達佩斯主責傳道),比起訓練有素的團體,我們(在難民援助方面)畢竟缺乏專業。所以,讓我們改變思路,看看還能為這群人做些什麼?」 Danny說。

開設語言課程,協助難民自立

很快地,Danny意識到,由於難民多半只會說烏克蘭語,導致在匈牙利謀生不易。「如果他們學會匈牙利語,就能在這座城市求職;如果學會英文,就能在整個歐洲求職。」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教會決定與Lexis合作開設語言課程,由Tatyana提供教學場地,布達佩斯提供師資與托育服務,並請同城的Agape教會供餐,力求打造專注的學習環境,讓學員盡速掌握基礎外語能力。預計每個月招收三百個家庭,只要有烏克蘭難民身分,即符合申請資格。

今年八月起,布達佩斯正式展開第一期課程。每學期為三個月,目標至少完成四個學期。同時,為了避免同工過累的情況重演,Danny規劃前兩個半月進行教學工作、最後半個月休息。「我們要陸續徵召為期兩週的短宣隊,在接下來的11月、2月、5月與8月赴匈牙利支援,為分堂同工提供喘息服務。」Danny強調,烏俄戰爭短期內不會結束、援助工作也不可能中止,未來短宣隊規模不用大,一行約莫十人,英文流利者負責教學,其他成員則負責日托、供餐等庶務。

雖然匈牙利遠在8800公里外,但當弟兄姊妹擺上金錢和心力,我們便能持續參與在列國的需要中,彰顯神的良善。透過蒂薩鐵堡分堂,神興起被視為邊緣族群的羅姆人,成為戰爭的祝福,起身幫助鄰國有需要的同胞。而規模僅數十人的布達佩斯分堂,也全心投入援助,回應神的心意,讓難民在無止盡的戰爭中,更多經歷神無條件的恩典。

相關文章

2025.02.19
音樂與見證的交織,生命改變的旅程
2024年11月3日,台北靈糧堂新酒小組長Molly(蔡孟彤),為了傳福音,號召26位同工籌備音樂見證會,當天有近百人參與,其中有25位新朋友是首次踏進教會。這場以音樂創作發表,結合見證分享的活動,讓許多福音朋友及基督徒被神的愛觸摸。 「有天,神很深地感動我,『如果妳可以呼召小組員,把他們生命中被轉化、被醫治、恩典的故事一起說出來,結合詩歌辦一個音樂會呢?』」在2023年底,Molly領受要邀請小...
2025.02.18
《倍速推進的大能——禁食》書摘:給我一個禁食的好理由(不如給六個?)
禁食還有許多其他目的。我之所以選擇這六點,是因為它們將帶領我們學習聖經中的一些例子,這些例子多年來為我的禁食帶來 了目的。所以請拿出你的聖經,準備好刻意來尋求禁食吧。為了幫助您發現禁食的目的,我在此提出幾個有助於更深探究的問題:
2025.02.18
【台灣拿細耳人集訓見證】以神為中心,領受拿細耳人的呼召!part2
看拿細耳集訓見證part1 台東靈糧堂 社青/亭亭 「過往,我覺得有刺青看起來很酷,但根源其實是自卑感和錯誤的身份認同。」第一天聚會,李協聰牧師領受要為身上有刺青的人禱告,當下我很驚訝,卻也感受到天父要更深的醫治我,因為刺青帶來的羞愧。我參與在教會的兒童、青少年事工,曾有家長看見我的刺青,向牧者表達擔憂,覺得我會帶給兒童負面影響。也因此雖然我服事下一代,卻常會在意別人的眼光,然而,在聚會中的禱告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