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與大計劃,義工回應徵召——宣教月佈置專案義工的故事

作者:採訪撰文◎徐允華 來源:期刊 - 2017靈糧季刊第四季 - 2018-08-24出版 類別:人物故事

刊登日期/ 2017.10.01

宣教,是神給人的大使命;傳承,是人對神的承諾。今年在台北靈糧堂的宣教月中,我們看見了兩代合一帶來的改變與轉化,在緬甸與肯亞攝影展上的各樣設計,皆獲得「新鮮、突破、煥然一新」等鼓勵。媒體中心牧養義工的彭羽辰傳道表示,能有如此美好成果,義工的專業擺上,投身參與,功不可沒。

能參與神的大計劃,是我的榮幸」——蔡少峰

蔡少峰,一位曾對生命意義深感疑惑的年輕人,身為攝影師的他,收入來得快也去得快,捉摸不到生活的踏實感,因而展開徒步環島,沒想到過程中竟經歷了神,並很快地在今年6月24日受洗歸主。

「受洗後真的不一樣,」少峰的眼界被神大大地開啟,對屬天的價值觀興奮不已,「我才發現,經過那麼多事情後,仍可有飯吃、過得好,都是因為神憐憫。」也激發了渴望為教會做事的心情,直覺告訴他:對於教會的需要,身為神兒女應該起身行,行了,就會不同。

少峰從小學習美術,退伍後進入了一個樂器設計開發部門,那時不僅學會使用電腦軟體製作設計圖,也增進了對音樂的興趣和能力。教會徵召設計專長的義工時,他便義不容辭地報名。殊不知當時,同工們正好為了種種宣教月設計事宜,忙得昏天暗地,少峰的加入著實是打了一劑強心針。而羽辰傳道身為宣教月佈置專案經理,在受訪中回憶當時對上帝的安排超驚喜:「哇喔,這麼一個願意的人,到底是從哪裡來的?」

對羽辰傳道來說,少峰最令她感佩的是柔軟謙卑的態度。跟設計者溝通修改總讓她擔心,恐怕干涉了對方的創作。「但他有最好的態度」,羽辰傳道很感激地說,對於設計,同工各有不同意見,卻因著少峰總是很願意接納各方意見,成果才如此美好。少峰笑笑地回應自己以前不是這樣,「我個性很硬,做什麼都很堅持自己的想法。設計前會蒐集很多資料,想得很多,獨自埋頭工作,狀態緊繃。奇怪的是,堅持到最後,自己往往仍然不滿意。」

少峰接著說,「認識上帝後,心就莫名的被打開了,現在我很享受走進人群,跟人聊天,喜歡發現神給每個人的不同角度和觀點。」他在做宣教月的各樣設計時,會先禱告敬拜,說來神奇,靈感一來,便一氣呵成。接受意見讓他能夠發現自己的盲點,使成品比最初設想的更加完整。「這種不花太多力氣就能獲得許多的感受」讓他讚嘆,也體會凡事不要掛慮,只要願意,神讓你做,就能做成,因為「宣教是神的大計劃,不管我有沒有參與,計劃只會一直往前,神願意使用我,讓我有份,是我的榮幸。」

「神要使用我?我等好久了!」——黃英庭

黃英庭,慕道十年間,已參與攝影義工,但在今年初受洗後,神就立即給予了「宣教月攝影展的展場設計」這項大事工。錯愕嗎?他心裡的感動竟是,「等好久了,難得今天神要用我,換我上場囉!」原來,他已經問了上帝好多年:「你要怎麼用我?」

熱情健朗的英庭,去年起自行創業,主要從事「室內設計」和「網站設計」。曾在學生時代修過「展示設計」的課程,正式的展場設計,對於他是新鮮事,但並不膽怯,「神主動給我機會,讓我能夠開啟不同領域,有什麼不好?」挑戰總能激發他的潛能。

今年宣教月以攝影展的形式呈現,然而單單將照片排列展示,恐怕無法完整傳遞宣教的異象,如何設計展場就顯得非常重要了。英庭對此提出「低頭 /抬頭」的概念。照片以及腰的高度展示,人們必須彎下腰才能看得清楚,看完照片起身時,便會被黃色光線與不透光的十字架吸引,引導思想十架的愛。觀賞者能藉由身體動作,體會耶穌道成肉身的謙卑態度,傳達出宣教並非強者的「施捨」,而在於宣教者「謙卑同理」的愛心。

概念很棒,但概念只是存在於空中,得行出來才有果效。籌備過程如火如荼展開之際,英庭卻身在美國。照片尺寸、文案、校稿、挑選、工程、材料、廠商聯絡、時間等等,這一切的混亂,加上本身工作和身體不適、日夜顛倒的時差,簡直快將他打垮。當人的樂觀不堪用時,就是神的時間了。「放棄不難,畢竟是義工,但這爛攤子要誰收?」英庭一邊向神禱告,一邊條列式的將事情逐一寫在便條紙上,完成就打個勾。神讓我能靜下心來,把手邊任務一個個完成。

回國場佈也不斷遇到困難。預算很有限,英庭必須打破慣有思維,例如原本展場十字架要採壓克力切割等,後來採用羽辰傳道建議的剪紙板方式呈現,沒想到效果一樣好。每一關都有神一起奮戰,這次的展覽讓他獲得格外的滿足。「對於有專業才能的人,將恩賜用在神的事上不是很好嗎?」英庭分享著對義工職分的看法,「對於不知道要做什麼的人,就可以來這裡找自己到底可以做什麼了!」

我們是神的工

誠如少峰與英庭的經歷與體會:「只要願意,神讓你做,就能做成」、「對於有專業才能的人,將恩賜用在神的事上不是很好嗎?」台北靈糧堂設立義工平台,不僅期待弟兄姊妹可以將專業帶進教會,使更多人分享所結出的果實,同時也有「牧養義工的傳道人」,讓義工能透過服事,使生命更加豐盛。面對宣教月有限的人力資源,上帝曾給羽辰傳道基甸的故事,「這麼難打的仗,明明有3萬2千人可用,上帝卻刪刪刪,最後只剩300名戰士,原來,人多反而無法彰顯神的工作。」其實,我們才是神的工,神最在意的是我們這個人,當你看重神的事,神也會看重你的事。

(作者為台北靈糧堂牧養二處東西中區姊妹、媒體中心文字義工)

相關文章

2025.02.19
音樂與見證的交織,生命改變的旅程
2024年11月3日,台北靈糧堂新酒小組長Molly(蔡孟彤),為了傳福音,號召26位同工籌備音樂見證會,當天有近百人參與,其中有25位新朋友是首次踏進教會。這場以音樂創作發表,結合見證分享的活動,讓許多福音朋友及基督徒被神的愛觸摸。 「有天,神很深地感動我,『如果妳可以呼召小組員,把他們生命中被轉化、被醫治、恩典的故事一起說出來,結合詩歌辦一個音樂會呢?』」在2023年底,Molly領受要邀請小...
2025.02.18
《倍速推進的大能——禁食》書摘:給我一個禁食的好理由(不如給六個?)
禁食還有許多其他目的。我之所以選擇這六點,是因為它們將帶領我們學習聖經中的一些例子,這些例子多年來為我的禁食帶來 了目的。所以請拿出你的聖經,準備好刻意來尋求禁食吧。為了幫助您發現禁食的目的,我在此提出幾個有助於更深探究的問題:
2025.02.18
【台灣拿細耳人集訓見證】以神為中心,領受拿細耳人的呼召!part2
看拿細耳集訓見證part1 台東靈糧堂 社青/亭亭 「過往,我覺得有刺青看起來很酷,但根源其實是自卑感和錯誤的身份認同。」第一天聚會,李協聰牧師領受要為身上有刺青的人禱告,當下我很驚訝,卻也感受到天父要更深的醫治我,因為刺青帶來的羞愧。我參與在教會的兒童、青少年事工,曾有家長看見我的刺青,向牧者表達擔憂,覺得我會帶給兒童負面影響。也因此雖然我服事下一代,卻常會在意別人的眼光,然而,在聚會中的禱告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