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宣教,父子同行匈牙利
作者:文◎楊昌恩 來源:期刊 - 2018靈糧季刊第三季 - 2018-08-24出版 類別:人物故事
刊登日期/ 2018.07.02
2017年春天,是我記憶以來,第一次跟爸爸單獨相處超過一個禮拜,一天24小時吃飯、工作、上課、休息都在一起——那年,我跟爸爸一起去短宣。
爸爸是職業軍人,待在家裡的時間很少。從小到大,我跟爸爸的對話大多都是「吃飽沒?」「天氣冷,多穿衣服。」等這種日常問候,不然就是討論高中要唸哪裡?大學要選什麼科系?……很少有機會可以真實地分享心裡的想法和感受。三年多前,我進入教會全職事奉,差不多的時間點,爸爸從軍職生涯退休,展開人生的下半場。家裡一下子多了一個男人,在生活相處上有非常多不習慣的地方,言辭衝突很難避免,常常一個觀念或態度不合,就誰也不讓誰,大吵起來,媽媽夾在我跟爸爸中間,常常不知所措。
成為全職傳道人後,對這種父子關係的狀態一方面很挫折,一方面也很不甘心。特別是過去幾年裡,青年牧區不斷分享關於兩代合一的信息,在周爸爸(周神助牧師)和光哥(周巽光牧師)、正哥(周巽正牧師)的互動裡,看見那不單是一篇信息,更是生命的過程和體驗。我常常想,「父親的心要轉向兒女,兒女的心要轉向父親」(參瑪四6)不應該只是經文,或是很棒的概念,那正是我想要的生命態度。那段時間裡,宣植處的Danny邀請我加入匈牙利短宣隊,擔任工程組的組長,當下馬上跳出一個念頭:「為什麼不邀請爸爸一起去?」爸爸曾經是工兵,造橋、鋪路、蓋房子都是他工作的一部份,這真是個千載難逢的好機會啊!回家後,跟爸爸簡要說明了短宣的任務內容,再補上一句:「如果你要去的話,我幫你付所有的費用!」就這樣,2017年的春天,我們一起出發,展開為期8天的短宣旅程。
到了工地現場,發現任務比我們想像的還要困難,許多細節跟我們在台灣準備的資訊也不同。由於工程組成員幾乎都是30歲以下的年輕人,哪管那麼多?做就對了!大致確認好工作以後,就迫不及待動手敲敲打打;唯獨爸爸看裡看外,半天都不動手,看得我心裡發火。然而,後來才了解,他是在觀察房屋結構和評估可以使用的技術,看起來「衝勁」比較少,卻是為了顧全大局的考量。幾天下來,跟爸爸一邊工作、一邊透過做事,了解彼此的想法跟感受。到了旅程最後一天,我請爸爸在市區吃晚餐,本來計畫晚餐後要帶他去坐遊船,沒想到晚餐時,我們一聊就是三個多小時,從家庭聊到信仰,再聊到心裡的一些感受。等到結帳走出餐廳,早就已經沒有船班了,於是在布達佩斯絢爛又冰冷的夜色裡,一路散步走回旅館,結束這趟意義深刻的父子短宣旅程。
回到台灣以後,跟爸爸互動之間有更多理解和包容:以前期待爸爸可以「說」出感受和想法,現在了解他是透過「做」事來表達關心,這就夠了。我很開心邀請爸爸一起參加短宣,讓我看見父子關係裡新的可能,那就是:只要我願意,隨時都可以選擇把心轉向爸爸,成為兒子。
(作者為台北靈糧堂青年牧區傳道)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