恢復婚姻關係,敲開海外福音大門

口述◎廖承增、Esther.整理◎盧映廷

刊登日期/ 2018.02.04

作家錢鍾書在小說《圍城》中有一句經典名言:「結婚好比被圍困的城堡,城外的人想衝進去,城裡的人想逃出來。」這種既期待又怕受傷害的心情,像極了今日的婚姻氛圍。台灣離婚率在亞洲總是名列前茅,這也代表大部分夫妻在處理婚姻關係上並未達到成熟。相對於教會的基督徒夫婦,期待自己的婚姻能落實在聖經真理中,但又不自覺已掉入社會大染缸的影響,除非我們有意識的去體會與學習。

 

聖經中的婚姻秘訣

現代夫妻關係講究「尊重」,但尊重到了一個地步,慢慢變成各自獨立的個體,看似自己能夠做許多事、闖出一片天。事實上,卻是兩人相依關係疏離,導致許多夫妻即使住在一起,心卻很遙遠,如同遠距夫妻般。很多年輕一代,對婚姻的想法則是更加激進:「快樂就在一起,不快樂就該分開。」此觀點對婚姻的穩定性帶來很大的衝擊。

然而,聖經中對夫妻關係的觀點,二人在角色上是有區分的,「丈夫是妻子的頭,如同基督是教會的頭」(弗五23),雖常被誤解為傳統男尊女卑的婚姻觀,但事實上聖經對於夫妻角色的定位,並非是傳統家庭中可能使一方受到壓制的局面。夫妻互動應是在正確對待、良好溝通中互相搭配。從領袖和團隊間的概念來看:領袖是應極力成全幫助者,而非一意孤行;幫助者也會成為領袖的支持和後盾,而非受壓委屈的配角。關鍵在於,夫妻需要學習互相「敬重」,給予妻子愛護、珍惜,並對丈夫看重、尊榮。夫妻互動必定會遇到兩人意見不同,甚至衝突的僵局,此時就需要回到「基督是我家之主」,也就是讓「基督作主」,夫妻間必須有神做主,關係才能有次序和焦點。在缺乏以神為中心的婚姻關係,很容易走向傳統一方主導婚姻觀,或現代自我作主價值觀的兩個極端。若夫妻能明白「主權在神」,才能在人在神面前真實認罪、饒恕,解決相處間的摩擦和傷害,進而樂意為主成全對方的積極面向。

區永亮牧師說:「家庭是我們的見證」。一個人生命成熟最基本且重要的關鍵,就在於是否能向別人「真誠敞開」。進入婚姻與一個和自己完全不同的人相處,絕對是屬靈生命成長的契機。他必須跨越兩人間的差異和擁有面對相處困境的解決能力,因此更要學習「如何與人親密」。已婚者只要願意面對夫妻關係,他的生命肯定會日漸成熟,人際關係、領導特質、處事能力上也會更加圓融。在台北靈糧堂視夫妻關係是牧養服事中重要的一環,家庭事工中心許多夫妻方面的課程和營會,都期待夫妻們帶著「共學」的態度,一起學習跨越親密關係中的高牆,且能在牧養系統中被跟進。我們也將這樣的婚姻課程,推廣至海外的教會、企業,甚至在福音受限的地區,都能帶來極大的福音果效。任何國家都期待國人的家庭婚姻是穩定的,在海外的企業中,也有透過夫妻課程分享福音的實際見證。

 

海外婚姻課程頗受好評

一位海外企業主分享,有一天從員工關懷中心主任得知,一位經理罵下屬「豬狗不如」,他心想需要舉辦「情商訓練」課程;又有一天,為經理層花費不貲地舉辦了3天的「體驗式教育」課程,就在第二天有一位經理要中途輟學,因為隔天跟太太約好要去辦「離婚」手續。「哇!竟是同一位!……」 從一位關懷員工的海外企業主開始,因著愛鄰舍的心志,同時思想其他同仁的婚姻是否也需要學習?社會中有如此高的離婚率,若是企業主能夠祝福同仁建立合神心意的婚姻,定是美好的事奉!於是開始於公司內部舉辦夫妻營會,並列入年度計劃的重要培訓,藉此提升溝通訓練、情商訓練、提升領導力等,使未信主的同仁也能放下心防參與。經過幾年合作,企業中已有超過100位中高層主管參加過夫妻營會,並學習自我覺察、增進夫妻親密,甚至在企業中也培養了內部講師,自行舉辦擴大關懷更多同仁的家庭。

這位企業主繼續分享,經由舉辦夫妻營會,員工的幸福指數升高,發現公司的利潤竟然也高升了!主要是走在合神心意的道路上自然蒙福,另外也不難理解的是,當員工家庭生活幸福,自然情緒好、耐性足,面對工作精力充沛有效率,並且感受到公司的關愛,也樂意接受公司之中推動愛、接納、饒恕……等文化。同時因夫妻營學習到情商管理、溝通技巧,都有助於同事、部門間減少內耗、增進合作,經濟效益自然提升!

透過夫妻共學,不但能建立自我屬靈生命成長、開啟福音的機會,婚姻的幸福,也是國家社會的祝福。上帝設立美好的婚姻,並賜給我們真理可以遵行,面對這個世代家庭工作的需要,基督徒責無旁貸!美好的家庭見證能開啟福音大門,願神的祝福進到每一個家庭和世界每一個角落!

相關文章

2025.04.22
《週報選文》重修城牆—生命修復之旅
我在2010年蒙召進入靈糧神學院就讀道學碩士,並在2014年畢業。到了2020年底的跨年禱告會,領受了「重修城牆」的異象。2021年就在妻子的鼓勵下,報考了靈神牧靈諮商科,錄取當下最感恩的就是能夠重回靈神這個溫暖的大家庭,同時展開一段重建與修復生命的旅程。 回到起初的愛–從「和解」到「和好」 雖然父親已在2007年回天家,但我一直對父親早年為朋友作保的事耿耿於懷。進入牧靈諮商科就讀後,...
2025.04.08
《週報選文》與神同心,與人同行:牧靈的內外兼修之旅
畢業在即,回顧在牧靈諮商三年半的時間,從一個輔導諮商的小白,成長到現在有能力做一對一諮商,以及夫婦協談,是我就讀牧靈諮商的最大收穫。在這裡我得到內外兼修的訓練,不僅僅是學到諮商輔導的技術,在心性上也得到轉化與蜕變。  牧羊人的外功與內功 超過三十年的信仰生活讓自己在各種課程、特會及醫治下,生命有得到很多的突破與成長。但是在我身上有用的方法不一定對他人也起相同的作用,因此在關顧輔導他人上我遇到瓶頸,...
2025.03.27
曾是隨時會死的病患,如今找到天上的家
「這個孩子,應該養不活啊!」 這是記憶裡,爸爸對我說過的、讓我印象最深刻的評價。身為家中第五個孩子,我的出生,只為父母帶來負擔,尤其十歲那年,我們家破產了,錯誤的自我認知和過度的生活壓力,漸漸地,我真的成了好像隨時會死的人:慣性中耳炎、長期眩暈症、內耳因高燒受損,更曾十天內車禍三次,導致尾椎肌腱炎纏身多年。 因此,在遇見上帝之前,我是靠著意志力「選擇」活下來的:我努力活得更好,努力不懷疑自己,同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