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戰生命中的不可能

作者:陳永正 來源:期刊 - 2017靈糧季刊第一季 - 2018-08-24出版 類別:教會事工

刊登日期/ 2017.08.24

按:二十年來,由台北靈糧堂謝胡毅牧師所帶領的牧區團隊,持續支持著泰北宣教事工。2016年11月共有50人參與泰北短宣,分成四隊:金塔寨主恩堂——母堂程緯華牧師帶隊;東山主恩堂——東勢靈糧堂的方昌譽牧師、陳奉青牧師帶隊;昌孔學生中心——鄧國治弟兄及吳億盼姊妹帶隊;新生命本部——陳永正牧師及羅慶聖牧師帶隊。這些泰北分堂都是長年委身開拓戒治及學生中心的張雨、卓映雪牧師夫婦所建立的,2014年9月改由台北靈糧堂教牧團隊接續「中南宣教」。

神賜得勝旌旗

文◎陳永正信義靈糧福音中心

隔三年再次踏上泰北短宣旅程,這次多了一份責任,也多了一份期盼。今年我需承擔新生命本部的短宣事工,我渴望看見泰北的孩子們!

11月7日抵達清萊機場,楊明鴻傳道迎面擁抱,讓人溫暖備至。28位團隊成員有三位青年牧區,有近半數是第一次短宣體驗,我們分成學生、幼幼及戒治組,每位團員需帶領小組,上台領唱,教導才藝,擔任遊戲關主及晚會戲劇等,可謂「竭盡所能為主所用」。11月8日下午,我們才得知「明後兩天泰文學校有兩場佈道」,當晚神竟賜予團隊「得勝激昂」的士氣。雖然籌備時間很短促,但團隊勇於挑戰,分成兩隊各以戲劇、中文教學、遊戲及詩歌律動,帶領近80位學生。有孩子看見「五餅二魚」劇中耶穌為許多病人禱告,感動得當場決志。

每天早晚堂,孩子們很守時參加,並專注學習,認真記筆記。11月12日劉伊珮姊妹主講「天父的愛」,藉著一齣劇「行淫婦人耶穌卻不定罪」,帶出饒恕與釋放。當晚我以父母親的位分,請求一百多位孩子的原諒時,我發現,原來父母先回轉認錯,是孩子願轉向父母的關鍵,也讓兩代一同經歷天父的饒恕與修復。當下,我感受到耶穌在醫治,祂正緊緊擁抱著每個破碎心靈。

一連五天雨下不停,孩子們很期待的大地遊戲及烤肉恐怕會泡湯,然而,當天清晨一場大雨喚醒了我,原來神已把接下來兩三天的雨量傾倒完了。短宣隊與孩子們的同心禱告,經歷耶穌是風和雨的主宰,這大大激勵團隊的信心。

雖然我連續四天只睡二至三個小時,又需處理各樣狀況:有團員配搭的衝突,有半夜發高燒盜汗,有蚊蟲的叮咬等;但神要我更多支取祂是生命的泉源,讓我體會主的能力護庇我的軟弱。當我願意放下自以為的經驗,更多為團隊守望後,經歷了超乎預期的收割喜悅。11月13日浸禮竟有24位受洗(兩天前回報才12位、戒治組8位),連胡嘉珍牧師的小兒子也受洗了。

11月14日天亮前,我看見滿天星斗,想起了神對亞伯拉罕的約,我向主禱告:「新生命也要生養出那麼多的孩子,讓這裡成為福源之地,有出產結果,更有神所立平安的約」。(參結卅四25~26)

相關文章

2025.04.22
《週報選文》重修城牆—生命修復之旅
我在2010年蒙召進入靈糧神學院就讀道學碩士,並在2014年畢業。到了2020年底的跨年禱告會,領受了「重修城牆」的異象。2021年就在妻子的鼓勵下,報考了靈神牧靈諮商科,錄取當下最感恩的就是能夠重回靈神這個溫暖的大家庭,同時展開一段重建與修復生命的旅程。 回到起初的愛–從「和解」到「和好」 雖然父親已在2007年回天家,但我一直對父親早年為朋友作保的事耿耿於懷。進入牧靈諮商科就讀後,...
2025.04.08
《週報選文》與神同心,與人同行:牧靈的內外兼修之旅
畢業在即,回顧在牧靈諮商三年半的時間,從一個輔導諮商的小白,成長到現在有能力做一對一諮商,以及夫婦協談,是我就讀牧靈諮商的最大收穫。在這裡我得到內外兼修的訓練,不僅僅是學到諮商輔導的技術,在心性上也得到轉化與蜕變。  牧羊人的外功與內功 超過三十年的信仰生活讓自己在各種課程、特會及醫治下,生命有得到很多的突破與成長。但是在我身上有用的方法不一定對他人也起相同的作用,因此在關顧輔導他人上我遇到瓶頸,...
2025.03.27
曾是隨時會死的病患,如今找到天上的家
「這個孩子,應該養不活啊!」 這是記憶裡,爸爸對我說過的、讓我印象最深刻的評價。身為家中第五個孩子,我的出生,只為父母帶來負擔,尤其十歲那年,我們家破產了,錯誤的自我認知和過度的生活壓力,漸漸地,我真的成了好像隨時會死的人:慣性中耳炎、長期眩暈症、內耳因高燒受損,更曾十天內車禍三次,導致尾椎肌腱炎纏身多年。 因此,在遇見上帝之前,我是靠著意志力「選擇」活下來的:我努力活得更好,努力不懷疑自己,同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