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起祭壇的火,建立職場教會

作者:文.圖◎郭素汝提供 來源:期刊 - 2018靈糧季刊第四季 - 2018-10-22出版 類別:人物故事

刊登日期/ 2018.10.02

Q:您是如何領受職場異象,開始職場教會的事奉?

A

在一次清晨走禱中,我領受職場教會的異象:「壇上的火要常常燒著,不可熄滅」(利六12),看到每棟大樓各降臨一片聖靈雲彩,神自己要興起、連結祂的兒女,呼召職場每棟大樓的基督徒起來禱告,才能把上帝的祝福帶到職場。於是,神興起職場祭壇,得著職場門徒,訓練牧養,帶來職場轉化,而我經歷到神在中華電信(註)的一連串工作,有別於一般基督徒fellowship 或是查經小組的聚集。

 

Q:過程中,神是如何帶領成立「中華電信信望愛團契」,並發展成「恩典之家」職場教會?

A

2012年,每週二中午聚集的職場祭壇,從4個人開始,到每棟大樓(共有5棟)每天兩兩守望禱告,有多位參與祭壇的同事經歷癌病得醫治、工作壓力得釋放,進而成為職場門徒及同工。之後,神又興起長官致力為申請社團奔走,並於2013 年正式成立「中華電信信望愛團契」,得以合法使用公司場地做為聚會場所,後續更因此建立 10 多個職場(牧養關懷)小組。

同年,在一次中午聚會時,聖靈大大澆灌、運行,因著釋放工作的呼喊尖叫,聖靈感動我們,需要一個場地,可以在下班後繼續訓練、關懷、禱告、追求與跟進,於是我們求主預備公司鄰近的場地。

2014 年,神果真預備了「恩典之家」(約 60 坪,離中華電信局區 5 分鐘路程),做為中華電信職場教會。除了在週間中午使用外,並開始每週四晚崇拜。由於中華電信團契一直參與中央機關禱告祭壇,所以此職場教會也同時成了中央機關每週一晚上禱告祭壇的基地,並成為中央機關各團契建立職場祭壇(轉化政府山頭)代禱與連結的場地。

 

Q:設立職場祭壇與團契後,對中華電信員工與職場氛圍有何影響?帶來哪些轉變?

A

從每週二中午的職場祭壇開始,前 30 分鐘是禱告祭壇,後 30 分鐘有屬靈書籍分享或開慕道班課程,每年均有慕道同仁受洗(今年迄今已有 8 位職場人受洗)、成為門徒, 進而成為同工。因著「中華電信信望愛團契」成立後,再增加週一中午的職場主日聚會,穩定參加聚會人數將近 30 人。

以往,辦公室同事中午相約拜佛、收功德款等情況不再,轉化為每棟大樓均有基督徒守望禱告、福音的傳揚及牧養關懷,博得辦公室長官、同事的好感,以致每年大型福音午會如聖誕音樂會,參加踴躍,從 2012 年第一場約100 多人、2013 年約200 人、2014 年約 480 人(與交通部合辦),2016年平安7月福音音樂會最多一場約  760 人,當天  34 人到台前決志接受主。2017年新開闢中華電信金山愛國局區,每週五中午的祭壇聚會,現已增至 10 人固定參加,每年在此均有兩場以上的大型傳福音特會。

過去所謂的基督徒職場團契,比較是少數人一起查經靈修為主。但轉化之後帶來的見證,不僅常常舉辦福音佈道會、主動地邀請同仁參加、並且積極地落實訓練與關懷、牧養。我們也開辦許多人際關係、家庭親子關係、職場道德倫理的課程,讓同事可間接地接受福音。很多人瀕臨家庭破碎、工作壓力的崩潰,或人際關係的緊張,都從中得著幫助。

 

Q:在職場轉化過程中,發生了哪些奇妙的見證?

A

曾有姊妹在職場面對不公平待遇、又無法調遷,幾乎要得憂鬱症,结果在持守職場禱告祭壇下,上帝興起長官調度萬有,不僅幫她調了單位還升遷。

也曾有慕道友因頭痛腦積水(疑似腦癌或淋巴癌)開刀引流積水後,到職 場團契參加聚會,當牧師及弟兄姊妹為他禱告後,再度住院檢查時,竟然查不出有癌症。他罹患的是全世界 66 例的罕見疾病,而他竟是唯一得醫治的存活者。他因為病得醫治而受洗,在職場接受裝備後,成為門徒和同工。

某位慕道友同事的太太患鼻咽癌,全團契為她代禱,一年之後,完全得醫治而開始上班。還有兩位姊妹罹患大腸癌、子宫內膜癌,經大家代禱,開刀結果都為 0 期,不須作化療。

某位姊妹來上修復關係的課程時,多次提到每天都喘不過氣來,感覺就快休克;我邀約她到「恩典之家」上醫治釋放課程,在幾次的釋放醫治禱告後,她從婚姻傷害以及 被下符咒咒詛中得釋放,身心靈完全恢復健康,現在正受裝備成為小組長。

 

Q:您認為發展成為職場教會的關鍵是什麼?

A

關鍵在於「祭壇前的合一」。隨著在職場上信主的人與慕道友越來越多,我們開始建立同工團隊來培訓造就同工,按著每位職場同工的恩賜能力,五重職事分工,目前約有 20 多位核心同工擔任小組長,負責關懷新生的組員。但因為來自不同的教會,作法及意見也會有所不同,所以我們是在更多的禱告當中,在祭壇前謙卑,尋求主的心意,每每達成共識。

而從個人祭壇、職場小組再到職場教會,職場教會最重要的關键在於「祭壇的建立」Q:您對投入職場服事的看見和提醒?

 

Q:您對投入職場服事的看見和提醒?
 
A:

因職場午休的時間短少(約1 小時,須含蓋詩歌敬拜、禱告、信息主講及分組討論、代禱),因此,時間的管控是職場團契的關鍵因素之一。而服事配搭的同工來自不同的教會,彼此的意見與行動要如何整合及同心合意,是必須克服的因素。另外,一些主內的同仁尚未對職場有負擔,因此投入服事的同工大都是在職場慕道後信主,再予以造就及訓練。這六年多一路走來,非常感謝台北靈糧堂和教會提供我們許多裝備資源,更感謝牧區給予的扶持、代禱,與豐富的屬靈供應。

註:作者於2009年加入台北靈糧堂東區(靚慈區)小組,2014年被按立為職場小組長。目前已自中華電信退休,在「恩典之家」牧養服事。

相關文章

2025.04.22
《週報選文》重修城牆—生命修復之旅
我在2010年蒙召進入靈糧神學院就讀道學碩士,並在2014年畢業。到了2020年底的跨年禱告會,領受了「重修城牆」的異象。2021年就在妻子的鼓勵下,報考了靈神牧靈諮商科,錄取當下最感恩的就是能夠重回靈神這個溫暖的大家庭,同時展開一段重建與修復生命的旅程。 回到起初的愛–從「和解」到「和好」 雖然父親已在2007年回天家,但我一直對父親早年為朋友作保的事耿耿於懷。進入牧靈諮商科就讀後,...
2025.04.08
《週報選文》與神同心,與人同行:牧靈的內外兼修之旅
畢業在即,回顧在牧靈諮商三年半的時間,從一個輔導諮商的小白,成長到現在有能力做一對一諮商,以及夫婦協談,是我就讀牧靈諮商的最大收穫。在這裡我得到內外兼修的訓練,不僅僅是學到諮商輔導的技術,在心性上也得到轉化與蜕變。  牧羊人的外功與內功 超過三十年的信仰生活讓自己在各種課程、特會及醫治下,生命有得到很多的突破與成長。但是在我身上有用的方法不一定對他人也起相同的作用,因此在關顧輔導他人上我遇到瓶頸,...
2025.03.27
曾是隨時會死的病患,如今找到天上的家
「這個孩子,應該養不活啊!」 這是記憶裡,爸爸對我說過的、讓我印象最深刻的評價。身為家中第五個孩子,我的出生,只為父母帶來負擔,尤其十歲那年,我們家破產了,錯誤的自我認知和過度的生活壓力,漸漸地,我真的成了好像隨時會死的人:慣性中耳炎、長期眩暈症、內耳因高燒受損,更曾十天內車禍三次,導致尾椎肌腱炎纏身多年。 因此,在遇見上帝之前,我是靠著意志力「選擇」活下來的:我努力活得更好,努力不懷疑自己,同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