肯亞內羅畢靈糧堂新事工的擴張

作者:文◎張博涵 來源:期刊 - 2017靈糧季刊第三季 - 2018-08-24出版 類別:教會事工

刊登日期/ 2017.08.24

今年,神在我們當中的帶領和工作是一個整合,並且祂要帶領我們進入「安提阿」教會的節奏。

過往,雖然內羅畢靈糧堂一直都是「在非洲」的海外教會,但不可否認的是,我們一直專注在華人的事工上,甚至有一個專有名詞「Diaspora(海外散居華人事工)」,並有許多宣教機構差會來考察我們的聚會。能在非洲有機會做華人事工,是一個特別的恩典。神藉由中國政府一帶一路政策打開絲綢之路的宣教路線,已經是很多宣教學者嘖嘖稱奇的現象,而如今,神希望藉由我們這些在非洲信主的華人,如何參與在祂的大使命及神國藍圖中呢?

〈宣教的中國〉是我們非常耳熟能詳的詩歌,也是我們不敢忘記的使命。但我們也知道宣教不只是向本族本家傳福音,更重要的是用神的愛去跨越文化種族的籓籬,而神親自牽引我們走向這個未知並且充滿挑戰的旅程。

2016年四月中,肯亞總統秘書透過友人的介紹找到我們教會,並希望可以跟我們有所連結,因為當地教會發現很多會友們在中國公司工作。由於中國公司是一年365天不休息的趕工,所以他們的會友無法參加聚會。然而,當地教會希望會友們可以在職場上作鹽作光,也能穩定聚會、參加敬拜,因此得出一個結論:「若是中國人可以都信主,所有人都可以參加主日聚會了。」於是,他們希望可以協助華人教會帶領更多中國企業家、主管信主,因此我們就在這樣奇妙的情況下,與肯亞政府接洽,也透過他們開始進入社區中服務。

2016年感恩節,我們預備了許多食物、衣服,想奉獻給附近貧民區(這是每年我們都會做的,希望可以藉此與附近居民有所互動)。但超乎我們想像的是,總統秘書邀請我們去另一個可以支持及協助的地方,就是在離我們教會不遠的地方,有一群殘障孩子們需要人照顧。因此,我們教會全體動員一起去到殘障中心關懷他們。

在那裡,我們才了解並認識到:在非洲,人們的觀念是,若孩子一出生就是殘障或有缺陷,是被視為「家族的羞辱或咒詛」,因此大部分的父母們是將他們放在家中置之不理。也因為這樣,很多孩子原本可以藉由復健或物理治療得到好轉,卻因為疏於照顧,而導致肌肉萎縮甚至嚴重畸形。當我們去到他們當中之後,有幾位懂得中醫理療和康復治療的弟兄姊妹們很受感動,就利用上班之餘,每週兩次繼續去幫助這些孩子們,因此開始了我們對社區的義診服務。

其中一位姊妹Amy,在當地培訓了很多本地員工,因此邀請她的員工們一起參與義診,之後,這些本地員工們也深受感動(因為中國人願意無條件去幫助他們的孩子),所以也開始參與內羅畢靈糧堂的主日聚會。

有一次週間義診時,有人跑來告訴我們,就在前一晚殘障中心附近突然發生大火,燒毀了400多間住宅,許多人無家可歸,由於即將進入雨季,因此他們非常需要毛毯過夜,希望我們可以協助救災。在這樣的情形下,我們募集了毛毯及一些防雨布給災區,並開始參與進入附近社區的服事。

更奇妙的是,經由這樣義診以及互動,參與服務的本地員工也渴慕可以更多學習神的話語並被神使用,因此我們也開始在中醫理療店開始了雙語的職場小組。我們不只學習神的話,也教導文化差異,並且協助創造公司的企業文化,盼望透過這樣的機會,改變華人與本地人之間的矛盾,進而營造一個新的基督徒企業文化,讓天國文化真的可以落實在職場裡。而神也預備了一位會中文的本地人來到我們當中,他曾經去天津師範學院留學,目前在我們的兒童主日學裡配搭,幫助孩子們從小學習文化上的差異,並在神的家中跨越一切障礙。

「所以弟兄們,應當更加殷勤,使你們所蒙的恩召和揀選堅定不移,你們若行這幾樣,就永不失腳。這樣,必叫你們豐豐富富的,得以進入我們主——救主耶穌基督永遠的國。」(彼後一10~11)

(作者為台北靈糧堂宣植處肯亞宣教士、肯亞內羅畢靈糧堂主責傳道)

相關文章

2025.02.19
音樂與見證的交織,生命改變的旅程
2024年11月3日,台北靈糧堂新酒小組長Molly(蔡孟彤),為了傳福音,號召26位同工籌備音樂見證會,當天有近百人參與,其中有25位新朋友是首次踏進教會。這場以音樂創作發表,結合見證分享的活動,讓許多福音朋友及基督徒被神的愛觸摸。 「有天,神很深地感動我,『如果妳可以呼召小組員,把他們生命中被轉化、被醫治、恩典的故事一起說出來,結合詩歌辦一個音樂會呢?』」在2023年底,Molly領受要邀請小...
2025.02.18
《倍速推進的大能——禁食》書摘:給我一個禁食的好理由(不如給六個?)
禁食還有許多其他目的。我之所以選擇這六點,是因為它們將帶領我們學習聖經中的一些例子,這些例子多年來為我的禁食帶來 了目的。所以請拿出你的聖經,準備好刻意來尋求禁食吧。為了幫助您發現禁食的目的,我在此提出幾個有助於更深探究的問題:
2025.02.18
【台灣拿細耳人集訓見證】以神為中心,領受拿細耳人的呼召!part2
看拿細耳集訓見證part1 台東靈糧堂 社青/亭亭 「過往,我覺得有刺青看起來很酷,但根源其實是自卑感和錯誤的身份認同。」第一天聚會,李協聰牧師領受要為身上有刺青的人禱告,當下我很驚訝,卻也感受到天父要更深的醫治我,因為刺青帶來的羞愧。我參與在教會的兒童、青少年事工,曾有家長看見我的刺青,向牧者表達擔憂,覺得我會帶給兒童負面影響。也因此雖然我服事下一代,卻常會在意別人的眼光,然而,在聚會中的禱告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