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院探訪志工訓練課程後心得分享

丁慧琦

刊登日期/ 2020.08.02

因疫情之故,從1月開始,醫院探訪工作停擺了半年多,眼看疫情在全球不但沒有退燒跡象,每個志工都期待探訪事工可以趕快上線之際,教會醫院事工團隊也開始著手規劃事工訓練課程,7/15及7/29各有不同主題的訓練課程,志工們很興奮地齊聚一堂,一起充電。

開場由連麗玉牧師分享教會因著疫情關係,思考如何在疫情狀況下改變探訪的方式及加強志工訓練,藉由line的視訊與有需要的病人做探訪,也是一個非常時期能夠做事的方法,鼓勵我們要多多禱告!神會在合適的時機打開探訪事工的門。很感動於有人為探訪志工的訓練奉獻一筆資金,連牧師也期盼神能給教會智慧善用這筆預算,讓志工訓練課程可以更多元,讓志工可以受益且幫助探訪中有需要的病人。

課程主講人是陳信文關懷師,他在醫院的志工服事已有十多年的資歷。

課程一:認識環境

1.教會與醫院的差異(身心靈次序和重點不同)

一個是搶救靈魂,一個是搶救生命,基本上沒有衝突,但事實上卻有衝突,因為環境和優先次序不同。教會是憑信心看將來的事,醫院要處理目前的生命狀況,醫院次序上首先今天要活下去,其次才是明天要如何治療,這是教會和醫院本質上的差異,沒有對錯問題,完全根據我們所在的地方,做法有所修正。

2.慕道友和病人的差異(目的不同)

慕道友到教會主要是追求心靈上的平安,病人到醫院求診是希望病得醫治,如果用身、心、靈三個層次來分別,慕道友比較需要心和靈的幫助,病人比較需要疼痛被解決及醫好,比較傾向身體方面,我們在醫院的探訪對象是病人,不是慕道友,有時用教會的醫病趕鬼方法會嚇到病人,這樣就很不好。

3.醫護人員的立場

醫生和護理人員是我們在探訪中經常會碰到,他們彼此各有職責相輔相成,但是也尊重彼此的權責,所以醫院的環境是彼此分工,分層負責,每個人把自己手上的工作做好;我們探訪時至少不要造成別人的困擾,尤其不要和病人討論及建議治療方式。

4.醫院的立場(自負盈虧)

醫院雖然有公、私立醫院,私立醫院當中也有分宗教和非宗教醫院,但年度財務報表的盈虧還是非常重要,經營上的對象就是病人,也是客戶,如果病人在治療過程很順利,心情也很好,以後有機會還會來就診,如果有了不愉快的事情又加上投訴,醫院方面可能必須處理,所以病人對醫院的收入很重要,那也是我們面對病人要謹慎的原因,不要引起病人不愉快,生病已經夠辛苦了!

5.我們的角色(朋友)

我們在醫院所做的事情和我們的角色有關,因目前所有醫院對病人的治療主要以身體症狀的處理為重(安寧病房除外),在心理層面醫護人員沒有時間去處理,若有心理狀況沒處理,最後造成精神上的狀況,也有身心科可以處理,所以我們的角色是處在病症治療與身心科之間,可提供幫助的一群志工。

課程二:優良的心態

1.遵守醫院的規定及期待

在醫院服事當然要遵照醫院規定,醫院的規定很多,我們也很難去記住,不過有一項卻是很多醫院的共同點,那就是不能傳宗教,有一點像選舉的時候,競選活動不能進入捷運站一樣。我們當然要遵守,而且要確實地遵守。醫院允許我們去探訪接觸病人,醫院方面也是有一些擔心,因為我們大部分的探訪團隊,都不屬於醫院制度內的志工,所以我們要謹守、警醒地做,否則被投訴或被告,都可能造成在醫院的服事被限制或禁止。

2.吸引而不是說服

「惟有愛心能造就人」(林前八1),宗教和信仰不同,基本上宗教比較強調外在的儀式,信仰比較強調因內在的改變導致外在行為跟著改變,結果是知行合一。前面我們有提到在醫院不能傳宗教,其實跟我們的信仰沒有衝突,宗教有很多可以看見的物件,信仰則是憑信心,需要自己去經歷。

3.不爭競,不喧嚷,安靜做工

「經上說:神阻擋驕傲的人,賜恩給謙卑的人。」(雅四6)

團隊服事由一群基督徒的弟兄姊妹組成,理想是成為一支基督的精兵,可以來榮耀神,如果只是為了自己的目標,彰顯自己,那很可能成為一支充滿爭競、放肆、吵雜的團隊。若缺少了謙虛或謙卑就很難合一,不同信仰的人會如何看我們呢?我們就很難榮耀神!

4.恒久忍耐又有恩慈

我們願意在醫院服事,完完全全是因為愛,但是「愛」這個字很抽象,看不到摸不著,全由一個心中有愛的人把愛表現出來,所以才被人看見。愛是在知道吃虧(不是上當或被騙)時還願意持續地付出,因為「愛是恆久忍耐,又有恩慈」(林前十三4),一般忍耐三次就很不容易,恆久忍耐應該不只三次,還要恩慈對待,談何容易!當我們面對病人或家屬的不好臉色時,有些基本原因:

(1)有時是因為信仰的關係。有病人認為我們信耶穌是悖祖。

(2)有時是因為病人有疼痛現象或家屬心裡有困難(治療過程不順利)。

(3)有時是因為我們的態度或失禮(動作或說的話讓對方心裏不舒服)。

5.常保有主愛

「我們愛,因為神先愛我們。」(約壹四19)因為我們先被神愛,所以我們才有愛去愛別人,在神那裡有無限的愛可以充滿我們,好叫我們可以去愛,如果愛不夠多,跟神求不丟臉,我們在醫院的探訪,比較多去關心病人及家屬,這是從我們自己發出來的關心,而我們的關心又是從我們內心的愛生出,但是我們的愛有限,關心就會減少,當我們的愛不夠時就需要補充,像開車需要加油一樣,只是我們愛的補充不用錢,只要在禱告中承認自己的愛不夠,求神加添更多的愛。

此外還有探訪的情境模擬、Q&A問題的互動。

這次參與陳信文關懷師的訓練課程,他將這些年間去探訪的點滴,做實務的分享。他提到,當我們疲乏時,在禱告中求問神怎樣繼續讓這個探訪的愛火可以持續,低落的情緒被神調整後再次前往服事,也可以求神加添給我們服事的力量,而我們探訪的終極目標就是把神的愛帶到病房。同時也顧念醫療人員的需要。

對於臨終病人,也許僅只一次探訪,下星期床位就換了病人,因此透過我們對病人有限的觀察與互動中,瞭解病人的需要,可因病人病情需求做短中長期的規劃與探訪,另外病人的家屬及外勞也是關懷的重點,探訪工作從與病人的破冰,在有限的接觸中掌握神給我們的機會,做有果效的事工,真是需要聖靈常常來幫助我們,也要學習不要把病人的需要變成自己身上的重擔,讓自己常常在喜樂中保持最佳狀態去探訪,讓愛不保留也能持續有愛火可以傳遞。透過陳信文關懷師的傾囊相授,縮短我們探訪志工摸索的時間與避免出錯,使我們成為清楚方向的軍隊,成為合神所用的器皿,成為別人的祝福!

(作者為台北靈糧堂醫院探訪志工)

相關文章

2025.02.19
音樂與見證的交織,生命改變的旅程
2024年11月3日,台北靈糧堂新酒小組長Molly(蔡孟彤),為了傳福音,號召26位同工籌備音樂見證會,當天有近百人參與,其中有25位新朋友是首次踏進教會。這場以音樂創作發表,結合見證分享的活動,讓許多福音朋友及基督徒被神的愛觸摸。 「有天,神很深地感動我,『如果妳可以呼召小組員,把他們生命中被轉化、被醫治、恩典的故事一起說出來,結合詩歌辦一個音樂會呢?』」在2023年底,Molly領受要邀請小...
2025.02.18
《倍速推進的大能——禁食》書摘:給我一個禁食的好理由(不如給六個?)
禁食還有許多其他目的。我之所以選擇這六點,是因為它們將帶領我們學習聖經中的一些例子,這些例子多年來為我的禁食帶來 了目的。所以請拿出你的聖經,準備好刻意來尋求禁食吧。為了幫助您發現禁食的目的,我在此提出幾個有助於更深探究的問題:
2025.02.18
【台灣拿細耳人集訓見證】以神為中心,領受拿細耳人的呼召!part2
看拿細耳集訓見證part1 台東靈糧堂 社青/亭亭 「過往,我覺得有刺青看起來很酷,但根源其實是自卑感和錯誤的身份認同。」第一天聚會,李協聰牧師領受要為身上有刺青的人禱告,當下我很驚訝,卻也感受到天父要更深的醫治我,因為刺青帶來的羞愧。我參與在教會的兒童、青少年事工,曾有家長看見我的刺青,向牧者表達擔憂,覺得我會帶給兒童負面影響。也因此雖然我服事下一代,卻常會在意別人的眼光,然而,在聚會中的禱告服...